这也将会过去

很久很久以前,东方有一位君主,请求所罗门王赐予他一个座右铭。他希望这句话无论是逆境还是顺境时都能用上。所罗门给他的座右铭是——“这也将会过去。”

没错。成功会过去,失败也会过去,激情会过去,懊恼也会过去。不管你正在经历什么,别忘了,这也将会过去。

科学研究结果支持这个道理:就算那个局面还没过去,你的心态也会过去——因为你会习惯化。所以你不用害怕任何局面,尤其是在那个局面尚未发生的时候。

可能你对现在的生活不太满意,想换一个工作,或者干脆换一个城市生活,又或者你想结束一段关系。但是你又很担心,真到了新的环境,自己会不会不适应呢?

研究表明,一开始的确不适应。美国的一项数据显示,各个行业的员工入职新公司,都有三分之一乃至40% 的人会在六个月之内离职。你到了一个新工作地点,面对新同事,接触新的企业文化,使用新的工作方法,这确实很难适应。你会渴望回到过去。

但是,这也将会过去。只要你能多坚持一段时间,你会发现当初的那些难处其实也不算什么,你习惯了。

六个月之后的离职人数远低于前六个月。这就是俗语所说的“没有过不去的坎”。历史经验表明,人对困难环境的适应度是非常高的。

“二战”期间,德国几乎每晚都对伦敦进行轰炸。伦敦每天都有人死亡,必须实行灯火管制之类的战时措施,你可能会想象伦敦人过得非常悲惨。那的确不是正常的日子,人们出门都爱拿个防毒面具,而且人人都戴个小小的身份牌,这样万一被炸碎了别人好知道自己是谁。有些人认为,那时候大部分伦敦人都生活在地下掩体里。

但实际情况是,伦敦人在断壁残垣之中过着相当正常的生活。人们就在自己家床上睡,你炸就炸吧,无所谓了。人们甚至在天黑以后,还照常去餐馆吃饭,而且还会去俱乐部听爵士乐。

就算坏局面还没过去,你的痛苦感也会过去。

当一个人想要改变当前的生活,又犹豫不决的时候,他到底是改变好还是维持现状好呢?《魔鬼经济学》的作者之一、经济学家斯蒂芬·列维特,在自己的网站搞了个投硬币游戏:如果你在犹豫是否要改变,你就到这个网站注册一下,网站会给你投一个虚拟的硬币。事先约定,如果硬币是正面朝上,你就改变;否则你就维持现状。

有两万人参与了实验。事后调查表明,那些因为硬币的指引做出了改变的人,比那些维持现状的人要幸福得多。

你在犹豫要不要改变,就说明你对现状已经很不满意,那么统计意义上的建议是你改变大约会更好。别担心改变之后的不确定性,因为你会习惯化。可惜生活中大多数人没有得到硬币的鼓励,所以他们错误地固守着现状。

不过,不同的人习惯化的速度不一样。

有两个学生,一个叫马丁,一个叫罗纳德。他们原本预期这次考试都能考到95 分,可是都只考了85 分,两人都非常沮丧。然而只过了三小时,马丁的情绪就恢复到了正常水平;而罗纳德则需要一天才能恢复。为什么会这样呢?

直接的答案是马丁是原本就精神健康的人,而罗纳德有抑郁症。深层的答案则是他们习惯化的方式不同。

正确的方式是在承认既成事实的基础上积极展开生活。马丁反思了自己为啥没考好,但既然事已至此,他很快就把注意力转移到了其他事情上,而罗纳德却让自己的思想一直陷在那个局面中难以自拔。

心理学对这种现象有个专门的名词,叫“反刍”,也就是对一件事反复想,越想越苦恼。

你想想身边是不是有这样的人:遇到不幸,甚至不公正的对待,当时不反抗,默默接受。可是事后念念不忘,天天抱怨。这就是反刍,就如同动物把已经吞下去的食物再翻上来咀嚼,这个劲儿怎么都过不去。

如果你发现自己正在反刍,应该提醒一下自己:这也将会过去!别想了,往前看!

比反刍更严重的症状则是根本不敢面对这件事。比如,有的人恐惧公开演讲,有的人恐惧一切陌生人,还有人特别怕鸟,不管是鸽子还是小小的蜂鸟,一见到就感到特别恐惧。

这种情况,你更需要主动习惯化。最常用的方法叫“暴露疗法”,基本原理是在安全的情况下,循序渐进,多接触让你恐惧的东西。怕鸟者可以从观看鸟类的视频开始,这总是绝对安全的。等你不再害怕视频中的鸟了,就可以尝试与笼中的鸟共处一室。等你不怕笼中的鸟了,就可以尝试接触有人控制的鸟……

然而那些患有恐惧症的人恰恰不是这么做的。他们总是不遗余力地躲避那个恐惧源,所以他们没有机会习惯化。

不过话说回来,习惯化慢也不见得不好。你说比尔·盖茨和沃伦·巴菲特,谁更善于习惯化?

这两个人都是商界奇才,而且都特别爱读书。但如果你深入了解,会发现他们读书的风格很不一样。盖茨每周至少阅读一本书,范围很广,心理学、经济学、历史、科技、哲学……什么都读;巴菲特可能读书更勤奋,号称每天要阅读500 页,但兴趣相对狭窄,主要集中在商业和投资上。

这跟他们做事的风格很像:盖茨喜欢新东西,涉猎多个领域;而巴菲特对高科技的兴趣相对不那么大,喜欢看枯燥的公司财报。

结论是,盖茨比巴菲特更容易习惯化。盖茨更可能对平淡的事物感到厌烦。是因为他快速习惯化了,所以必须出去探索新东西。巴菲特没有那么容易习惯化,没有探索那么多新东西,但是巴菲特想问题想得很深。

这可能跟遗传或者人生经历有关系,只要不严重到患多动症、反刍或者恐惧症,其实都属于正常范围。

我理解习惯化是思想对事实的适应。事实就是这么个事实,但我们的心态是可以改变的——正如凯文·凯利所说:“疼痛是不可避免的,但受苦是可选的。”

(摘自“得到App”,本刊有删节,黄鸡蛋壳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