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狗是我们家的度量衡

前两周,接到我妈的电话,一接通,她不说话只啜泣,把我吓一跳,我问她:“怎么了?”她呜咽半天,挤出几个字:“渣渣走了。”

渣渣是家里的小狗,一只棕毛泰迪犬,被我妈喂得身材滚圆,像只巧克力小熊。我掐指一算,渣渣今年14 岁,宠物狗养到这个年龄去世,也算寿终正寝,但这种话是说不出口的,我喉咙发紧,只能跟着我妈一起哭。

小狗在我家待了14 年,我也就比它多待了10 年,用我爸妈的话说,“狗陪我们的时间比你多多了,你得感谢它”。我高中毕业就去了外地上大学,之后又当了北漂,这么算起来不得不承认,狗陪爸妈的时间确实比我多。

家里有狗在的时候,我总被衬托成一个存在感稀薄的女儿。比如,我爸回家,我还窝在房间里,狗已经兴奋地冲到门口摇尾巴。我爸进门,先喊一嗓子:“幺女,我的幺女呢?”当然是在喊狗。抱上狗之后,他要先巡视一遍,看看狗尿哪了,拉哪了,狗粮吃干净了没有,再顺便跟狗说会儿话,“想你爸没有?乖乖?”待到一系列流程走完,他才想起我,当然想起了之后也不喊我,而是对着狗毛茸茸的小耳朵讲话:“喂,你姐呢?你姐在干啥?”“姐”自然此刻在房间里窝着,不知道该不该搭话。

离家后,我的房间彻底变成了小狗的领地。白天家里没人,渣渣喜欢在我的床上睡觉,我妈为此特地给它买了个小梯子,因为我的床太高,“狗跳上跳下对膝盖不好”。我妈肯定没这么关心过我的膝盖。

以前我总跟朋友开玩笑说,爸妈对狗比对我都好。现在小狗去世了,我问我妈:“你跟我爸怎么样了?还难受不?”我妈沉痛地说:“我每天晚上幻听,一闭眼就听见渣渣爪子在木地板上走路的声音,哒哒哒,哒哒哒。”我耳边不知怎的,也开始幻听,听见我爸在家总抱着狗长吁短叹的一句话:“唉,养你不如养狗。”

别人都说孩子是父母之间的纽带,在我家,小狗却成了一家人的纽带。我爸妈每次吵架,我都视而不见,但小狗忍不了,它不知道婚姻是怎么回事,只知道这两口子又开始分房睡了,它得纠结晚上睡哪张床。于是,它会用一些小小的手段来表达不满,比如,半夜把我妈的床尿湿,把床单啃烂,然后爸妈就会睡到同一张床上。

我第一次听到我妈转述时,目瞪口呆,心想:我作为小孩要能这么称职,我爸妈的感情说不定能更好。

和很多中国式家庭一样,我们一家都有“有话不直说,更不好好说”的毛病。想念不直说,要说“你是个不回家的白眼狼”;安慰不直说,要说“实在混不下去你就别混了”;惆怅和缺憾不直说,要说“养你不如养狗”。这些潜台词,我花了许多年才听明白,刚开始听明白,爸妈就换了一个以狗为主语的新版本。

有时狗在他们嘴里是个度量衡。我在北京租的房子面积很小,我妈来看我,跟我爸打着视频,原地转一圈展示完毕,说:“看,这就是你女儿住的地方——狗都跑不开。”有时狗在他们嘴里是个代词。年初我妈又来北京小住,住了没多久,便接到我爸的电话,一通大呼小叫:“你啥时候回来啊?你再不回来,狗都要气死了。”像是怕我妈不信,他又夸张地渲染道:“渣渣每天装病不吃东西,晚上就坐在门口等你。你再不回来,狗要(饿死)变神仙了!”我妈立即开始打包行李,还解释道:“渣渣想我了,我要回去。你不懂,小狗在,不远游。”

而我总觉得其实是我爸想她了, 只是他说不出口的话,要借着狗来说,就像他从不直说爱我、想我,也像我每次跟家里打电话,聊到无话可说时,就问一句:“狗在干吗?”爸妈也一本正经地回我:“在沙发上看电视呢。”

这些年,每次爸妈到机场接送我都带着小狗。接我时,他们说:“你再不多回来几次,狗都要不认识你了。”送我时,他们说:“你下次回来,不晓得能不能看到渣渣了哦,它越来越老了。”听这些话,要自动把“狗”替换成“我们”。

小狗的确是一年比一年老,它的衰老早有端倪:跳不上床和沙发;胃口变差,牙齿变松,我妈每天要把狗粮泡软,把蔬菜和鸡胸肉打成泥;昏睡的时间越来越长,清醒的时候越来越少,只有我爸下班回家,房门响动的时候才舍得抬一抬眼皮。狗老了的样子和人其实是差不多的。但直到小狗去世,我才惊觉衰老和死亡的距离竟是那样的近。

在我的时间线里,狗的衰老和我父母的衰老,似乎是同步的。不知道从哪一年开始,我回老家看到爸妈时,突然觉得我的爸爸妈妈,看上去好像缩水了。也是那年,我第一次拒绝让我爸帮我拎行李箱。坐上回家的车,狗一如往常地从副驾驶扑过来热情地舔我,我嘻嘻哈哈地问:“你还记得我呀?”狗还没反应,我爸立刻回:“你也晓得你不回来容易被忘了啊?”

我一时语塞,心想,原来做子女是件多么“理不直气也壮”的事啊,我不爱回家,不就是仗着爸妈无论如何也不会忘了我吗?

这两年,我再也不反驳爸妈说的“养你不如养狗”了。

现在渣渣不在了,我妈感到前所未有的落寞,便给我打电话倾诉:“现在你也不在家,狗也不在家。”我问:“那我爸呢?”我妈听见这话估计翻了个白眼,说:“他在家有啥用?”

我问我妈:“你们还打算再养一只狗吗?”我妈坚决地说:“不养了,养了再送走它一次,好心痛。”

我只能插科打诨地哄她开心:“再养一只嘛,这就跟失恋一样,走出失恋的最好办法是再交一个新男朋友。”我妈生气地反驳:“那能跟谈恋爱比吗?狗又不是男朋友,狗是娃娃(孩子)啊。”但过了一会儿,她又犹豫着补充,“可能还是要养吧。不养的话,每天我跟你爸又该干些什么呢?”

(摘自“三联生活周刊”微信公众号,德德德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