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香港可玩的实在太多,购物、逛书店、打卡港片胜地……徒步可能是其中最小众的一种。但寸土寸金的香港,其实早就是世界级的徒步胜地,有着全球闻名的经典徒步路线。
比如,香港第一条徒步径麦理浩径,被国家地理学会评为全球最佳徒步径之一。形如露出骨脊的飞龙而得名的港岛径龙脊线,也在2004年被《时代》周刊(亚洲版)评为“亚洲最佳市区远足径”。
除了经典的“四大径”麦理浩径、卫奕信径、凤凰径、港岛径,全香港有超过100条规划良好的徒步径。丰富多样的徒步路线,串联起香港鲜少被关注的另一面——一座被山海拥抱的城市,土地开发率不足25%,余下四分之三的土地都是保护良好的原生态郊野。
放眼全球,大概也没有几条徒步路线,可以一边攀高山,一边赏海湾;一边感受国际化大都市的繁华,又一边拥抱大自然的纯粹。借着徒步大热的东风,是时候去用脚步重新丈量香港这座城市的魅力了。
山海,才是香港的底色
在旅行作家刘克襄看来,香港四分之一是金色的都市繁华,四分之三则是绿色的城中山水。香港之所以成为不少徒步新手的启蒙地、资深玩家心中的白月光——人生必打卡的徒步路线之一,首先是因为一路上迤逦奇绝的山海风光。
最著名的徒步径麦理浩径全长100千米,共分为长度4.6~15.6千米不等的10段,分别用时1.5~5小时。其中一、二段被普遍认为是最具“性价比”的徒步路线——身体不必坠落“地狱”,眼睛就能抵达“天堂”。
以世界罕见的“万柱海岸”而闻名的破边洲,就位于麦理浩径二段途经的香港地质公园内。破边洲像一道被巨斧劈开的陡峭石壁,立在海面之上,有着极强的视觉冲击力,危险而又迷人。不少人走上麦理浩径的驱动力,就来自这个被永久封印在500元港币上的美景。这个目前世界上体积和面积最大的酸性火山岩六角形柱群,是中生代白垩纪火山地质作用的产物,堪称世界级地质遗迹景观。
在香港,找回徒步的初心
如今的徒步圈,从路线到装备,都卷出了鄙视链。急不可耐的商业化步伐,也正在深入原始的山野,让徒步者无所适从。香港成熟的徒步生态却让我们看见商业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可能性。
在保障人身安全的前提下,在香港徒步可以是一件很随性、简单的事情,根本不需要那么多“装备”。遇到喜欢的风景,你可以随时随地“安营扎寨”。轻装上阵的徒步者背后,是扎实到位的基础服务——旅行指南、步道建设、救援服务等。
香港的徒步山径设施完善,每隔500米就有标距柱,柱上印有号码,方便徒步者计算里程。更重要的是,万一遇险,徒步者可以在求助时准确地说出自己的位置。即便是小路,也会有非常清楚的标识。
此外,香港的徒步径还设置了许多撤离点,徒步新手如果累了或身体不适,可以随时撤离。“三分钟热度”的新手也不用担心骑虎难下,附近的交通非常方便,基本可以实现一小时内返回市区。
位于西贡区的万宜水库,是香港储水量最大的水库,也是麦理浩径的标志性名片,水清湛蓝,犹如天然湖泊。在20世纪70年代,万宜水库被誉为“伟大的建筑奇迹”——它完美地与周边壮丽的地质景观融为一体。漫步在由巨大锚形石堆砌成的防波堤旁,饱览水库、群山的景致,好不惬意。
另一条经典徒步路线龙脊线,同样对徒步新手十分友好,只需要10~20分钟,就能登顶——站在山顶上,尽情观赏360度无死角的海景。
三面环海的山脊沿路视野辽阔,可以欣赏石澳半岛、大浪湾、赤柱一带的山海美景,还可以乘坐滑翔伞沿山脊跃下,将风光尽收眼底。海浪侵蚀形成的海蚀拱、岩石崩塌形成的陡峭崖壁、横亘于海面的岩石拱桥、古老奇特的“鬼手岩”、让人惊叹的“海上丹霞”……多样而罕见的地貌,独特瑰丽的自然景观,让此处成为不少人心中的“自然天堂”。
香港多山,但多为低矮丘陵,最高峰大帽山也不过海拔957米。所以比起徒步、爬山,香港人更喜欢说“行(hǎng)山”。粤语中的“行”,有走路的意思,香港的官方徒步径大部分可以步行通过,给人漫步在山海间、移步易景的松弛感。
香港徒步径还提供丰富的公用设施,比如公厕、免费提供过滤饮用水的加水站、中途休息的小凉亭、可以租借帐篷的营地、紧急救援亭等,一应俱全。在香港徒步,可谓安全感满满。
别忘了,徒步最早出现的时候,是常与“穷游”画上等号的。通过行走这一人类最原始的运动,旅行者反而更能深入一个地方的肌理,感受别样的风光与旅行的意义。
让更多人可以用徒步的方式重新认识香港,无疑是这座国际化大都市的睿智与先见之明。
(摘自“九行”微信公众号,图/视觉中国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