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沉迷星空的天文博士,研究成果在国际顶尖科学期刊Nature (《自然》)上发表。他是国内最年轻的百公里越野赛事完赛者之一,参加世界殿堂级越野跑。他还是国家天文台兴隆观测基地特许摄影师。他还获得过2020-2021 雪季全国大学生滑雪挑战赛团体冠军……28 岁的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天文系学生王凯翔的故事,比想象中更精彩、更“疯狂”。
从不将就
2023 年11 月9 日,王凯翔作为独立第一作者和共同通讯作者的论文在国际顶尖科学期刊Nature 上发表,揭示了矮星系在星系团致密环境中被瓦解剥离,并逐渐演化为超致密矮星系的完整过程,解开了困扰天文学家许久的超致密矮星系起源之谜。
从练手的“小课题”,到顶刊上的“大文章”,这样的成就得益于他对待科研从不将就的态度。在导师的指导下,王凯翔用了5 年的时间,通过对室女星系团内600 多个超致密矮星系和上千个其他矮星系的观测和分析,终于发现了一批“变身中的”星系。
对于王凯翔来说,这项研究不仅是他在揭开蒙在星系上的面纱的勇敢尝试,更是他从小就开始探求的,与星星、宇宙联结的窗口。小时候,他就被繁星点点的夜空吸引。进入高中后,他成为学校刚组建的天文社团的核心成员,开始系统学习天文学方面的知识。
他参加全国性的天文奥林匹克竞赛获得了一等奖,后来被选入了国家队,在亚太地区天文奥林匹克竞赛中获得银牌。对他来说,做天文学研究是最快乐的事。在凌晨工作的时候,坐在电脑前焦头烂额地处理数据,或许突然一瞬间就有了奇妙的发现,对王凯翔来说,那种感觉就像宇宙深处的一束光穿越无限时空,照到了数据上,照到了心里面。
超越极限
5 年间,他有时觉得自己就像数据背后的星团星系一样孤独。他对抗枯燥和焦虑的方式,是越野跑、滑雪和摄影。
他在户外运动领域的第一次尝试是大三时在北京阳台山徒步。作为入门者的王凯翔并不仅仅将其作为放松体验的方式,而是给自己设定了一个很高的目标。“我也想看看自己的极限在哪里。”从完成10 公里越野赛到完成42 公里山地马拉松,再到成为国内最年轻的百公里越野赛事完赛者之一,王凯翔一步步奔向越野跑的殿堂级赛事UTMB。
UTMB 是在阿尔卑斯山区举行的一年一度的环勃朗峰越野跑,被认为是欧洲最难的越野跑赛事之一。当他双臂张开站在UTMB 的拱门前时,心里顿时涌出一种真切的感受:“梦想是真的可以实现的!”极限越野赛的经历,就如同科研历程,为了一个目标,一直朝着这个方向坚持,虽然中途经历高峰和低谷,但最终一定能够抵达终点。
除了越野跑,滑雪也是王凯翔热爱的运动之一。作为南方长大的孩子,直到博士阶段王凯翔才开始进行滑雪训练。雪队训练时,他常常需要往返于北京和崇礼两地。专业滑雪运动员一年会训练150 ~ 200天,而作为业余爱好者的他一个雪季也会训练80 ~ 100 天。他曾作为北大滑雪队双板队长带领队伍获得2020-2021 雪季中国大学生滑雪挑战赛团体冠军,也曾带领队伍获得高山滑雪定向越野赛事——超级定点滑雪公开赛多届冠亚军。
但是,户外运动的危险在所难免。22 岁那年,王凯翔也经历过至暗时刻。那次他参加了人生中第一次百公里越野赛——香港TNF100 公里越野赛,号称“亚洲最难的越野赛之一”。
比赛地点在香港大屿山,全程需要24 ~ 25小时。
第二天晚上,王凯翔已经前进了20 小时,80公里,力气耗尽,而面前还横着最后一座高山。山上被迷雾笼罩,湿度大、气温低。王凯翔眼前一片模糊,大脑一片空白。紧接着,他出现了幻觉。他想停下来打个盹,旁人告诉他,这样很容易失温,危及生命。他唯一能做的,就是把一只脚迈到另一只脚前面。终于翻过山,下到了半山腰,王凯翔突然看到了点点灯光,还有飞机正在起降。一个激灵,他瞬间清醒。“最难的那段路,我用30%的意识将自己带到了终点线。”
对于很多人来说,喜欢登山,每年登一两座山就可以了;喜欢跑步,参加马拉松就很不错了。但是王凯翔绝不会止步于此。他刚开始尝试越野赛不久,就立下了参加顶级赛事的目标。他想知道那些最厉害的人的极限在哪里,所以疯狂地想要去触碰,拼命想要抵达。哪怕最终达不到,至少也能推着自己的极限往前走一点。回顾10 年来的户外运动经历,王凯翔感慨道:“与磨砺痛苦相伴的,还有一种特别的感受,便是成长的滋味。”正是这些户外的极限历练,将他锤炼成了一个真正意志强大的人。不过为了保证科研方面更好的发展,王凯翔说,自己这两年在户外探险方面的尝试也愈发谨慎,都会在仔细评估安全风险之后再出发。
享受孤独
在观星、越野、徒步、滑雪中,孤独感常常相伴。但王凯翔觉得孤独是件好事,因为在这个时候,能和大自然面对面,松林、溪流、日落、星辰将人的感官打开,人得以安静思考、察觉内心深处的想法。他特别喜欢一个人晚上在山上跑步的感觉,在其间经历过最深沉的黑夜,又能看到最灿烂的日出,能够切身体会到人与自然的梦幻联结。
王凯翔喜欢用快门定格下这样的感动。他是国家天文台兴隆观测基地特许摄影师,8KRAWPremier 签约摄影师,摄影作品登上过《中国国家地理》《华夏地理》《中国摄影》等杂志,他记录下的火箭发射瞬间也曾登上微博热门。他构思创作的“在日食中奔跑”的照片在北京天文馆举办的“2022 天文摄影师大赛”中获奖。
在满洲里南边的一片草原上,日落时分,硕大的橙色火球染红了半边天空,他以日月为背景,在草原的高处奔跑、跳跃,留下了与日偏食的合影。这一刻,人仿佛与天地齐高,在无限广阔的山野间留下了珍贵的一幕。
这次拍摄结果虽然很成功,但是过程却充满波折。在到达满洲里草原勘探拍摄点位时,车突然陷进泥里,他们为此花了两三个小时找救援。要到达原来的点位已经来不及了,于是他临时改变原计划,找了一个小坡,在日食开始前15 分钟将摄影设备准备就绪,完成了摄影。
王凯翔经常要兼顾多重身份:学生、研究者、滑雪运动员、风光摄影师、探险家……仅2023 年一年,他就背着相机和雪板,走过了7 个国家的32 个城市。
如此高浓缩的极致人生体验,王凯翔是如何做到的?他有一套自己的时间利用理论。即便白天都在干其他事情,如果能从晚上9 点干到凌晨3点,他也可以有6 小时的工作时间。他有时工作到凌晨,只睡三四个小时,大清早又扛着装备前往雪场训练,偶尔也会在山里跑一整个通宵,直到日出。
当被问到,如果要用一个词形容自己,会用到什么词的时候,王凯翔脱口而出:“勇敢。”
勇敢地探索宇宙的未知,勇敢地行进在自然山野间。他说:“人生而渺小,但可以去不断创造和体验,守住心中的火,用一辈子去‘疯’。”
(摘自“北京大学”微信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