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邀名师张亚凌,中学语文特级教师,全国写作金牌指导教师,主编作文类图书六十余部,百余篇文章入选中高考试卷及各种考卷。
已经大量阅读了,为什么写作水平不见提升?已经大量阅读了,为什么提笔还是茫然?因为你没有从阅读中捕捉到写作技巧,阅读只是阅读,自然就无法介入并作用于写作。如何从阅读中获得写作密码,我们一起从本期《青年文摘》中探寻吧。
小事不小
《小事引》的作者是著名作家肖复兴。我强调“著名”二字,为的是堵住小部分人的嘴巴——“大作家才不会写零零碎碎,鸡毛蒜皮”。作家肖复兴是从快递小哥的一句“风太大”与一个小动作“立即替我把门关上”入笔的。
既是“小事引”,接下来的第二件“替我保守秘密”,第三件“送我几只土鳖”,第四件“学校发补助”,第五件“帮我引来救护车的保安们”,都很小,却都很暖心。一件又一件温暖的事,如一朵又一朵绽放的花,馥郁了心房。
在《小事引》的阅读中我们可以学到:从身边小事选材,用心体悟,点点滴滴皆可入笔。不怕事情小,只要感情真,微小也能成为深刻。
中学生写好作文最大的技巧也是没有技巧,像《小事引》那样,从热气腾腾的生活中提溜出碰触人心的鲜活事件与人物,就惊艳了读者。
窗边不边
如果教室是个国度的话,窗边的座位像不像流放犯人的苦寒边疆?老师赞赏的目光恐怕很少光顾此地。坐在窗边的孩子,会不会时时被失落和孤独所侵袭?
“窗边”二字,给了读者很大的冲击力,一种疼惜率先漫上心头。然而,作者带我们看到了窗外独一无二的诸多美好,以至于我们恨不能奔过去赶紧占个窗边的座位坐下来,随作者一起领略。《窗边的高中》一文,让我们惊喜地捕捉到了写好作文的一个小窍门:写出最真实又细腻的感受,就赢定了!
可不,作者坐在窗边,感受到与大自然最近,与美好自由最近,甚至可期的未来已触手可及。窗边一落座,坐出了一片别致景致与浓郁诗意。
写出你最真实最细腻的感受吧,你自己的,永远是独一无二的!
地下超乎你的想象
《地下有什么》,只是看看题目就点燃了读者的好奇:对呀,地下有什么?地下1 米、2 米、18 米、21 米、60 米、100 米……随着数字越来越大,读者也看到了自己的孤陋与寡闻。
《地下有什么》这篇文章有作者自己的发现吗?显然没有,只是素材的援引。可为什么吸引了我们?很简单:一是将援引的资料构建成独特体系,二是援引的不是我们耳熟能详的。由此,我们学到了一招:写作文需要引用资料时,一定要避开那种老套到你一抬嘴唇,别人就能替你说完的,也要注意同类素材的积累,形成自己的体系,让平凡的材料更有吸引力与说服力。
为爱而变
从上眼皮的讲述中,读者进入了阿拉坦仓的生活:他收大豆,他河边饮马,他喝酒吃饭。就是在这种种遇见中,上眼皮长了见识,才有了改名叫“上豆荚”“上柳叶”“上贝壳”的奇思妙想。了解到这里的读者是欢愉的,会觉得上眼皮好可爱。
直到——“我当肉做的眼皮当够了,肉有什么意思?那么薄,随着阿拉坦仓变老,我身上的皱纹越来越多。假如咱俩真的变成了贝壳,阿拉坦仓该有多么英俊。想想看,他眨眼的样子像老鹰一样酷。”
目光落到这一段,读者的心不再是欢快奔流的小溪,而汇聚成了一个深潭——盛满爱!上眼皮已远远不是可爱了,它化作了深情的天使。
《想改名字的上眼皮》不动声色地告诉我们一个写好作文的妙诀:真情,永远是征服读者的最大法宝!
言为心声,写作文就是一种交流、一场对话,与自己、与生活、与这个世界。那些有着柔软的心,在文字里以自己的爱去温暖、去照亮他人的人,更容易写出令人心动的文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