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的味道

题目:人生充满各种各样的味道。它们或交织,或蜿蜒,给了我们丰富的情感体验和人生感悟。热爱生活的人,一定会留心生活的点点滴滴,品味出独特的味道。请以“( )的味道”为题,写一篇作文。

金黄与翠绿,宛如一片丰收的麦田,散发着独有的香气。这就是奶奶做的炒鸡蛋,给人以打心底来的幸福。(开门见人、见事:奶奶、炒鸡蛋,同时点出关键词:幸福)

儿时,每当我一哭、一闹,奶奶便会炒一盘鸡蛋给我吃。放学时,我一推开家门就会喊:“炒鸡蛋!”奶奶听了便走进厨房,而我只能站在外面。因为奶奶不让小孩子进厨房。但这抵挡不住美食的诱惑,我站在厨房门口看着奶奶拿着鸡蛋在碗口一磕,金黄的蛋黄与透亮的蛋清滑到碗中,拿筷子搅拌,富有节奏感的搅拌声对我来说就是幸福的声音,欢快而明朗。等油锅热了,倒入鸡蛋液,滋滋声中,一碗金黄的碎鸡蛋就出锅了。撒上葱花,香气扑面而来,顿时把我的心俘获了。(奶奶做鸡蛋的环节,富有画面感)

炒鸡蛋要热的才好吃,这个道理我是在一次回家时体会到的。鸡蛋早早炒好,已经凉了,没了原来的香味与那热气腾腾的幸福感,更没有了原来那种热闹的烟火气息。这让我吃惊,却也无可奈何。(冷的炒鸡蛋不好吃,情节产生了起伏)

“是不是凉了?”还没等我回答,奶奶二话不说就进了厨房。不到两分钟,奶奶就端着一碗炒鸡蛋出来了。(奶奶对“我”的爱,就在简单的语言和利索的行动里)

有一次奶奶生病了,卧床休养。我担心又害怕,忽然冒出一个念头:也许给奶奶做道美食,她能快些好起来。(爱是双向付出,“我”也想为奶奶做美食)

我走进厨房才想起来,我好像只会做炒鸡蛋。这还是我站在厨房门口偷学到的手艺。我拿着两个圆滚滚的鸡蛋,学着奶奶的样子,在碗上一磕,鸡蛋碎了,但没碎在碗里,调皮的蛋清顺着灶台滑落在地。第二次,终于打蛋成功。接下来的一切都很顺利,直到油热了,鸡蛋在锅中蹦蹦跳跳,一小块沾热油的鸡蛋碎飞溅到我的手上,给了我一个“红包”。(“我”将偷学到的手艺,付诸实践。炒鸡蛋出现了种种状况)

等到蛋熟了,我已满头大汗,用冷水冲过的“红包”还在隐隐作痛。我把鸡蛋端给奶奶,她先是惊讶,后又转为责备:“我不是不让你进厨房吗?”“你尝尝嘛。”(简洁的对话,很生活)

“香。乖乖手艺真不错!”我听到奶奶的夸奖,立刻用手拿了一块放进嘴里。“怎么味道怪怪的?呀,我忘了放盐!”我边想边转头看向奶奶,她却吃得津津有味:“乖乖真棒,真好吃……”我鼻子一酸,默默走出了卧室。(即使没放盐,奶奶依然说好吃。奶奶的形象更丰富了)

厨房里还有鸡蛋与葱的香气,好似奶奶就站在那儿打着鸡蛋,冲我笑……一盘朴素的炒鸡蛋,宛如一片金黄的田野。独特的香气,独有的爱,独属于我的一份幸福。(呼应开头,呼应标题。点明主旨)

(指导老师:王秋珍)

(听名师更多讲解、看升格后作文请扫下方二维码)

特邀名师王秋珍,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高考热点作家,全国作文优秀指导老师,浙江省青少年作家协会名家导师团导师。出版图书《走过冬天便是春》等15部。

问:怎样让笔下的人物情感有依靠?

答:要让笔下的人物情感有依靠,运用物象是一个很好的方法。

写作往往是内在情感与外在物象的契合。史铁生借助合欢树,表达了自己又愧疚又悲痛的思念。琦君用一个发髻,表现了母亲和姨娘的恩怨,感叹了多味的人生。合欢树、发髻就是物象。

抽象的情感,最好通过具体的物象来表达。自然中、生活里的物件都可以成为物象,比如,草木、山水、物件、食物,以及生活中的细节、场景、画面等。总之,只要带着生命的热情去体悟生活,万物总能在某一特定境况下与我们的生命、情感契合无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