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奥运:一席流动的盛宴

北京时间7月27日凌晨,第三十三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法国巴黎开幕。虽然这届奥运会不乏争议之声,但它的艺术审美、文化底蕴和人文关怀,依然令全世界印象深刻。下面我们就来盘点一下那些值得铭记的亮点。

浪漫

法国插画家乌戈·加托尼为本届奥运会和残奥会创作的主题海报。其温柔丰富的色彩,可爱又极具趣味的手绘风格,醒目的巴黎标志性建筑和各种比赛项目的纷繁呈现,将我们带入一个乌托邦、幻想版本的巴黎,被网友称为“塞纳上河图”。

这是现代奥运会历史上首次在开放式空间举行开幕式。运动员们乘坐游船,沿着举世闻名的塞纳河,由奥斯特里茨桥向西航行约6公里,途经巴黎圣母院、卢浮宫、协和广场、大皇宫等标志性建筑,至埃菲尔铁塔对岸的特罗卡德罗广场参加庆祝仪式。河流、建筑、桥梁构成了天然舞台,体育、历史、艺术在此完美融合,恰如一席“流动的盛宴”。

时尚

巴黎,一座代表着时尚与浪漫的城市。这届奥运会首次将跑道布置成了梦幻的紫色,一眼望去仿佛让人置身于薰衣草田。

本届奥运会和残奥会奖牌由珠宝品牌尚美巴黎设计上面嵌有埃菲尔铁塔的碎片钢材。

攀岩场地掀起的“薄荷曼波”清爽迷人,粉黑撞色的乒乓球台甜酷满分,还有粉紫色系的橄榄球、七彩的接力棒,各种跳跃着生命力和多巴胺色彩的比赛器材,无不诉说着法国人独一无二的浪漫情怀。

艺术

开幕式里埋藏了法国文化艺术领域的诸多“彩蛋”,从文学到绘画,从音乐到电影,无所不包。比如,小黄人偷走《蒙娜丽莎》的搞笑短片,演绎的正是这幅传世名画的真实遭遇。1911年,《蒙娜丽莎》被盗,由于当时卢浮宫的安保并不严密,加之当时这幅画并未享有今日盛名,失窃初期没有引起太大关注,两年后才被警方找回。

很多人不知道,小黄人也是“法国人”。小黄人最初出现在《神偷奶爸》系列影片中,是法国照明工作室设计制作的。

各国代表团巡游时,塞纳河里隐约可见一些诡异的“人头”,这些形象都来自卢浮宫的著名藏品。比如, 下图这幅来自法国画家乔治·德·拉·图尔的《方片A的作弊者》。

创意

开幕式现场,手持火炬的蒙面人在房顶穿梭,飞越一个又一个博物馆和古建筑,观众惊叹:“有《刺客信条》那味儿了。”

跑酷这项极限运动,是法国人大卫·贝尔开创的。

为什么巴黎奥运会主火炬台在点燃之后飞走了?因为它是一只高30米、直径22米的热气球!

第一个载人热气球是1783年由法国人蒙哥尔费兄弟发明的。

开幕式上,一名女骑手骑着机械马奔驰在塞纳河上,她铠甲凛然,身披五环旗,邀请全世界一起捍卫卓越、尊重、友谊、和平、团结的奥林匹克价值观。

开幕短片中,一群人拿着火炬登上小船,在暗河中穿行。这一幕令音乐剧爱好者们狂喜——这不是《歌剧魅影》吗?《歌剧魅影》的灵感来源于同名法国小说,讲述了一个戴着面具的神秘人的爱情悲剧,他生活在巴黎歌剧院地下迷宫里。歌剧院的地下暗河(其实是巴黎庞大的下水道系统)因此闻名于世界。

开幕式上,乘坐游船的歌手,在最高法院门口高唱《爱情是一只自由的鸟》。这段咏叹调出自法国歌剧《卡门》,故事围绕吉普赛女郎卡门展开,她自由奔放、无拘无束,对爱情和生活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解;她拒绝被任何人控制,最终为了自由而牺牲。

开幕式上,歌手Lady Gaga表演卡巴莱歌舞秀《我的美丽羽毛》。卡巴莱是一种具有喜剧、歌曲、舞蹈及话剧等元素的传统表演形式,起源于法国,盛行于19世纪的欧洲。

人文

打破常规、挣脱桎梏的自由感和对性别平等的追求,可以说是本届奥运会的灵魂所在。

首次由人脸形象设计而成的奥运会会徽,实际上是将奥运圣火、金牌以及作为法国国家象征的玛丽安娜形象融为一体,不仅致敬了女性运动员,也代表着追求自由的精神。

开幕式上,伴随着法国国歌《马赛曲》的演唱,塞纳河上缓缓升起十位女性雕像,她们中有作家、运动员、律师、哲学家、记者、植物学家、教师、诗人、导演、法官,传达出对这些创造了法国历史的女性的敬意。

奥运吉祥物弗里吉,灵感来源于德拉克洛瓦名画《自由引导人民》中玛丽安娜戴的弗里吉亚帽。

巴黎波旁宫廊柱下,这六座色彩浓郁的雕像名为《美丽与姿态》,由艺术家洛朗·佩尔博斯设计。她为代表爱与美的女神维纳斯重塑手臂,将拳击、网球、篮球、冲浪、射箭、标枪运动融入其中,代表着如今的竞技体育早已经不再是男性专属,而是变得更加平等和开放。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巴黎奥组委、小红书app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