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大二暑假期间,我买了一张大连到北京的火车票,并在北京逗留了两天。做什么呢?
我带着小说的书稿,“踌躇满志”地去拜访出版社的编辑,幻想着自己刚好碰到一位慧眼识珠的伯乐。
我的这次造访,事先没有打过任何招呼。此前我给几家出版社打电话询问过,但都被婉拒。因此,这次来北京与其说是“造访”,不如说是“冒失的不请自来”。
前台的一个大姐姐领我到了编辑部。“文姐,这儿有个女孩儿说想出版小说。”
当时整个编辑部几十个人的眼光齐刷刷就扫了过来。一个40 岁左右气质颇好的女士走过来, 领我到一旁的休息间。她边倒茶边问我:“写作几年了,还是个学生吧?”
“写了六七年了,今年大二。”
随后,我们聊了两个小时。走的时候,文姐让我将小说前十章的电子版拷贝一份给她。
从出版社出来,我整个人有点儿恍惚。原以为对方会被我的描述打动,抑或在看了我的小说后会眼前一亮从而表现出莫大的赞赏。然而,都没有。
那两天,我陆续去了四家出版社,得到的回复都是:样章先留下,合适的话会考虑出版。
回程的火车上,我收到了文姐的短信:小狮,你现在正在经历一个很重要的过程,尽管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会有无数个结果令你灰心和失落,但请你务必明白,这只是你青春旅途当中的一部分。你的文字很好,但很多技术性的问题还需要磨砺。我们随时保持联系,假如你在写作上有什么困惑和想法,随时和我沟通。我相信,只要你坚持这种精神,不久的将来,你一定能得偿所愿。
二
看到这话,我觉得窗外的整个世界都变成灰色的了,20岁的我觉得往后的人生再也没有比这更沉重的打击了。
五年过去了,今年,我25岁。这件事就像是手臂上的一次痒,无论当时发生时多么山呼海啸,指甲抓过两下后,又云淡风轻不足挂齿了。
从北京返回大连后,我消沉了一段时间。接着,我做了这么几件事。
读书,不断地读书。我开始硬着头皮读完了此前因为人物众多又拗口以至于从不敢觊觎的《百年孤独》,还耐着性子将2000页的《现代汉语大词典》一字不差地看了两遍。在日本作家中,我从只看川端康成和村上春树的作品,到强迫自己去读谷崎润一郎、大江健三郎……以前从不敢去读的维斯拉瓦·辛波斯卡、奥尔罕·帕慕克等人的书籍,后来竟然也成了我的床头书。
在那段精神无助的时光里,我不知道该怎么去化解心中压抑的块垒,唯有一头扎进书海当中。
写作,持续地写作。大三和大四那两年,我将学习之外的所有空闲时间,都用在了写作上。文姐的那番话起初的确给了我不小的打击,但后来变成了一种莫大的激励。
假如只因为一次失败和挫折就颓然,那么,你一定不是真的爱这件事。抱着笃定信念的人,绝不会因为一时失利而一蹶不振。
我推翻了之前写的所有的故事,在只保留了小说名称的基础上,重新创作了30 万字。
投稿,疯狂地投稿。我到现在都不知道,我这种“疯狂”究竟是不是已经从当初的激情澎湃转变成了一种执拗。
一次晚间的选修课上,我在稿纸上对着一首刚写好的小诗,反复涂抹和修改,一旁的同学问我:“小狮,整天写这些东西,你觉得有价值吗?”
听到这番话,我无言以对。我想说:当然是有价值的!
但对方一定会反问:它们的价值在哪里?你的诗从来没有被发表过,小说总是修修改改后还被出版社退稿,你那些文章除了发发朋友圈还能干什么? 你说你要成为一个作家,那么你究竟用什么向别人证明,你是一个作家呢?
没有作品,没有名气,靠信念吗?靠梦想吗?得了吧!
三
因此,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不再跟别人信誓旦旦地说“我要成为一个了不起的作家”这样的话了。我的生活变成了“读书—写作—投稿”这样简单的样子。
我的奇怪行为,受到了身边同学的质疑。
“你现在连寝室聚餐也不参加了?大家喊你去逛街你也懒得去,邋里邋遢的,衣服也不买,就整天写你那些小说,你看看你都成什么样子了?”室友对我说。
“也许你真的可以考虑一下,今后要不要走写作这条路。”闺密跟我说。
“ 你要再这么每天熬夜到凌晨一两点,身体不出问题才怪!”爸妈对我说。
听完这些话,我仍旧死性不改。以至于后来,室友对我的评价是“不会来事儿、死脑筋”,闺密觉得我“魔怔”了,爸妈对我的态度是“迟早有你后悔的时候”。
当你决定脱离人群独自前行时,你会明显感受到周围人的目光和态度的微妙变化。除了质疑和不理解,他们甚至会将你这种行为视为“挑衅”——这人,真能装!
所以,你没有退路。前面是渺茫,后面是洪流。
不过,在这期间,并非没有温暖和慰藉。文姐总是不断给我送来鼓励和指导,我们成了好朋友。
让我感触颇深的是在大三的一次导师见面会上,小组会结束后,我的导师将我留下来谈心。
“姑娘,听说你一直在写作?”
“是,喜欢写。”
“做自己喜欢的事情,需要有很大的勇气,请一定不要放弃啊。”
“其实,我也不知道我的坚持是对是错。”
“不管是对是错,别动摇,认定的,就要一个拼字当头,赢不赢是另外一回事儿。”
四
五年后的今天,我一口气签约了五家新媒体的专栏作家,签了三本书,当初那本“折戟”的小说也正在谈签约意向。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大家对我的态度来了一个180 度的大拐弯儿:狮小主,没想到你还挺厉害的嘛!
我再次来到北京,文姐见到我的一句话是:“我没想到,你居然会这么拼。”
我笑着回答:“管它呢!”
那天,北京下着漫天大雪。文姐开车把我送到了火车站,进站前,我看见一旁的绿化带外,有数十只小鸟在林中踩着白雪觅食嬉戏。看着它们从容的身影,我心中感慨万千。
有时候,我们囿于盲目的焦灼之中,却不敢作出任何改变,生怕一丝的波澜就会引发山呼海啸的崩塌和难以挽回的糟糕局面。于是,在和青春的虚与委蛇中,慢慢将激情和梦想拱手让出。
是啊,手舞足蹈有什么用呢?拼得头破血流难道就能有个好结果吗?可能是我们命中注定平凡……
你有过千万种了不起的想法,却忘了,哪怕只从中挑取一个法门,也能渡过迷津,抵达彼岸。往前走吧,春天来不来是春天的事。
事实上,春天总是会来的。可躲在黑暗处的人,永远没有春天。
(摘自《别在奋斗的年纪,活成了假装努力的模样》,中国工人出版社,姜敏妮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