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佳玮:倾听米饭的叹气声

我最中意的味道,是米饭的叹气声。您揭开锅,扑簌簌一阵淡而饱满的香气腾完,会听见米饭带出一声极轻的“浮”,像叹气似的。那时就知道:米饭香软得宜,再加点切咸菜的“喀刺”声、炒花生的“噼啪”声、炖红烧肉的“咕噜噜”声、炒黄豆芽的“淅沥沥”声,这就是一桌好饭了。

他说

Q:您的阅读习惯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形成的?

A:我小时候,被我妈妈带到她工作的纺织厂,放在宽广的仓库里,山一般高的布匹中。她要工作,请仓库阿姨看着我,给我留下一堆厂图书馆里借来的连环画。最初与我做伴的是《杨家将》《三国演义》《水浒传》,后来就很自然地开始读《西游记》和《红楼梦》,然后是金庸的武侠小说。我爸看我爱读金庸,就让我读了大仲马的《三个火枪手》,然后开始看19 世纪的其他名著。现在想来,中国古典作品和19 世纪的欧洲小说,是我最初阅读的开始。

Q:您在成长过程中有没有哪些时刻觉得受阅读或写作影响很大?

A:我的人生,大概总被自己读的书影响。比如,高二时读了张爱玲的短篇小说《等》,写的是一个推拿医生候诊室里,一群上海姨太太聊天。我读这篇时,很想去上海,后来就真去上海读了大学。

我读法国小说不少,后来我去巴黎读书前办签证时,签证官问过为什么想去巴黎。我说,我读的第一本外国小说是《三个火枪手》,第二本是《高老头》,这两本书的主角,达达尼昂和拉斯蒂涅,都是年纪轻轻的,想去巴黎见识一下世界才算。我喜欢的作家海明威也写过一本《流动的盛宴》,讲他在巴黎的生活。所以,我想去见识下。

Q:您特别爱写“吃”,您觉得吃不到一起去的人可以做朋友吗?

A:也可以,毕竟吃不到一起,也可能在其他方面很投缘;只是吃是人生里最重要的事之一,如果吃不到一起,终究有点遗憾。遗憾程度大概类似于,我和一个做手工极出色的天津朋友兴致勃勃地聊起马三立,他不好意思地跟我说“可我不听相声啊”……

Q:马上我们就要迎来巴黎奥运会,您多年定居巴黎,从作家的角度看,巴黎最吸引您的是什么?

A:巴黎是个挺适合溜达的城市,即便觉得很熟悉了,但拐进哪条陌生的巷子,也许就能看见些从未见过的宝藏。

Q:如果可以跨越时空,选一个人一起相处一天,您会选择谁?

A:我大学时故去的外婆吧。想跟她一起坐着,给她吃西瓜,给她摊面饼、烤花生、炒鳝鱼吃,告诉她我长大了能好好照顾自己,让她不要太多忧劳,睡好,吃好。

张佳玮

作家、译者,常年在微博和各大媒体发表文章,作品有《无非求碗热汤喝》《我怀疑人们在密谋让我幸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