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年轻人找到了自己的“平替版”迪士尼——南京红山森林动物园(以下称红山动物园)。过去去迪士尼排队抢购玲娜贝儿,现在去红山动物园,花40元的门票参观,花400元爆买玩偶。过去,红山动物园的热搜多是,“闭园51天收入为0”“亏损3000万”“扣下员工绩效,保证动物饲料”……而如今在国内所有的动物园里,红山动物园无疑是进步最迅速、口碑最好的动物园之一。
并非国内硬件最好、经费最充足的红山动物园,凭什么能站上“顶流之位”?答案要从三次出圈说起。
第一次出圈:丑
红山动物园第一次出圈,因为一个字:丑。
红山动物园里的动物,光是猴子这个谱系,就能丑出多重花样。丑度最高的白脸僧面猴,撞脸“无脸男”;爆火的“屁股猴”,让人摸不着头脑;还有红脸蜘蛛猴、金狮面狨、黑帽悬猴……因为丑猴子太多,红山动物园被网友赐了个绰号:丑猴子博物馆。
也难怪,红山动物园占地68.4万平方米,却汇聚着世界上近300种、4000多只具有代表性的动物和珍稀品种。这和园长沈志军密不可分。
2008年,37岁的沈志军调来红山工作,是全国动物园里最年轻的园长。当时他给自己取了个绰号——“百兽之王”,还跟儿子开玩笑说,以后能天天来动物园了。没想到儿子嗤之以鼻,回复他:“我都10岁了,还去动物园幼稚不幼稚啊!”无意间的对话,刺激了沈志军。
“如果一个10岁的孩子都对去动物园失去兴趣,它的意义究竟在哪里呢?”沈志军发现,不光人不愿意去,动物在动物园里待得也不舒服。于是,沈园长决定爆改动物园:人去参观笼子里的动物,变成了人去动物家做客。
顺着这个思路,红山动物园开始改头换面。传统动物园一般是按物种划分展区,很难看到原生态的生境和物种关系,如小熊猫和小浣熊的笼子经常被安排在一起,但在红山动物园,这俩绝对不会成为邻居。
红山动物园的高黎贡展区,集合了中国西南山区的物种小熊猫以及它们在高黎贡地区的邻居们,打造了高黎贡山原始林的生境:小熊猫在枝头惬意地休憩,长臂猿悠荡在树枝间,孔雀在地上开屏,小麂在林间跳跃……以古大陆名字命名的冈瓦纳展区,来自南美洲、非洲,还有澳洲的鸟类、灵长类和两栖爬行类动物,一起在这里生活。
人去动物家做客,那“客随主便”这个词,红山也学到了精髓。每个场馆的科普板、标识语,都是工作人员自己画的。每个标识和警语都并非冰冷的说教,而是幽默地告诉游客每只动物的习性和特点。如果打开小程序,你会发现每只动物的介绍也特别生动有趣。比如,在介绍名叫小黑的狼时,红山动物园写下:“曾得罪过狼后,现在夹着尾巴做狼。”形容一只名叫露露的狼是“佛系少女,上班摸鱼”。
在红山动物园的运营下,每只动物都有一个独一无二的“人设”。用沈志军的话说:“在红山森林动物园里,一切以动物的福利为重。”
第二次出圈:穷
动物园和其他景区最大的区别是,无论有没有游客,饲养动物都是固定的高成本。早在十年前,红山动物园就自断财路,率先取消了动物表演和动物投喂。不出所料,红山动物园的第二次出圈也是因为一个字:穷。
红山动物园是中国唯一一座自收自支的公益性动物园。2020年,它的文创产品销售额有60万元左右,但这两年,红山动物园仿佛一夜间打通了任督二脉,2022年文创卖了200万元,2023年仅半年就卖了500万元。这大概是因为,亏怕了的红山动物园,被逼出了两大绝活。
绝活一:周边大师,不输迪士尼。周边文创几乎是如今所有景区的赚钱密码。但由于很多景区不舍得投入,又不愿意花费精力设计,文创往往成了敷衍的产品线。但红山动物园的周边,被年轻人买“疯”了,直呼“门票40元,消费400元”。走进红山动物园,没有人能忍住空手而归。
红山动物园的文创不仅品类多,还做到了深耕垂直细分领域。光一个小熊猫,就能孵化出一车的周边。每个景区必备的印章,红山动物园也做到了人无我有,人有我精。最特别的是,他们脑洞大开,用蟒蛇皮、狮子毛、猫头鹰羽毛做出了动物护身符,用鹦鹉羽毛做了耳环首饰。更物尽其用的是,红山动物园搞了个百兽“屎劲”出品的有机肥,真“变粪为宝”。
绝活二:联名大师,越玩越花。文创搞定了年轻人,认养和联名又让红山拿下了品牌们。在红山动物园,认养被细分为个人云认养、团体认养和企业认养。对于想要流量和关注度的团体来说,认养一只动物不仅能获得园内挂牌一块,还有红山动物园专门安排的认养仪式。比如,红山动物园的东北虎,就先后被樱木花道粉丝团、王源江苏粉丝团、于适的影迷朋友等团体认领。2022年,盒马鲜生认养了动物园的河马“津津”,七匹狼认养狼沃夫,网易考拉认养考拉……品牌不仅有了流量,还把自己的“人设”具象化了。
这两年,红山动物园跟南京市民卡合作了首款交通卡产品——“白脸僧面猴”交通卡。当然,热度最高的是跟喜茶联名的红山动物园人气王“无脸男”杜杜。
红山动物园在商业模式上形成了巧妙的阶梯组合:门票用来维护日常运营,文创提升影响力,云认养通过高客单价搞定高净值客户。被逼出来的赚钱绝活,反而越经营越上道。
第三次出圈:南京版“迪士尼”
经历了丑和穷,红山动物园终于迎来了第三次出圈的高光关键词:南京版“迪士尼”。不过,红山跟迪士尼相比,更难的一点是:迪士尼是为人建造的乐园,只需要满足人的体验;但红山动物园要让人和动物都得到好的体验。
科普作家花蚀在同一年走访了全国41 座城市的56 座动物园,他在书中评价,“红山动物园亚洲灵长馆是国内所有动物园最优秀的展区,很可能没有之一。”
因为红山亚洲灵长馆在设计方面,很多思路都相当超前:“大树环套”技术,让高大乔木可以自由生长,不用刻意被砍掉;传统动物园分配给每只动物的活动空间很有限,而红山动物园在最初设计的过程中就预留了分配通道,动物每天都可以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在红山动物园的设计思路里,对于群居动物,要给它们创造一个交朋友的机会;对于濒危动物,要尽可能多地给它们繁衍后代的机会,让族群能够延续下去。
红山还有个著名打卡景点:老虎的空中通道。通道起初是为了让老虎活动自如,但很多游客在此感受到被大型肉食动物居高临下注视的恐惧,因此慢慢成了网红景点。红山动物园原来的大象馆是一大块水泥地,沈志军来了之后,新改造成的象馆有遮阴系统、喷淋系统,坚硬的水泥地也改成了沙地,还定期用小挖掘机把沙子挖松。红山动物园也是中国第一座给大象修脚趾甲的动物园。
红山动物园的最大升级是,从游客进入园区开始,就被这里悄悄“套路”了:物种的生存境况、遇到的困境、面临生存危机的原因、栖息地出现破碎化和被挤压的情况,都被巧妙地融进了每个细节。通过体验带来的触动,反向让游客思考怎样去保护动物和它们的栖息地。
跟迪士尼高昂的门票相比,红山动物的门票只要40元,年卡只要80元。作为国内第一个取消动物表演且唯一一所自负盈亏的动物园,红山动物园硬是靠自己走出了一条“穷养”之路:既保护了动物,也影响了游客。
(摘自“金错刀”微信公众号,本刊有删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