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陌生人:希望你在2024 年天天开心,如果不能事事顺心,那就事事尽心。”“现在我正坐在前往复试的高铁上,我迷茫焦虑,又对未来充满期待……祝千千万万个我都顺利上岸,祝千千万万个我们都心想事成。”……
高铁清洁袋正在成为一种很新的“漂流瓶”。疾驰的高铁车厢里,除了吃饭、追剧、打游戏外,一些人尝试开辟出了新的娱乐项目,从前座背后的口袋里翻出纸质清洁袋,随机写上心里话,然后原封不动地塞回去,等待下一个同样座位的旅客。
“漂流瓶”最早是穿越广阔大海供人们交流的一种古老传播方式。人们将写着期待或祝福的纸条塞入瓶子里抛入大海,希望有缘人捡到它,整个过程充满神秘和浪漫。如今的高铁“漂流瓶”并不是这种传统形式的漂流瓶,而是那个印有列车花纹的清洁袋。高铁上提供给旅客的清洁袋本是用来盛放垃圾的,但清洁袋相对空白的那一面在一些旅客眼中却成为一张天然的信纸,他们在上面勾勾画画、留言分享,高铁“漂流瓶”因此产生。
古老的漂流瓶,承载人们美好的愿望,也让人们感受到因缘际会的奇妙,在航海时代是人类跨文化交流的一个象征符号。而今,南来北往的列车中方便乘客的小小清洁袋,成为当下一种新的“漂流瓶”,亦是契合了某种需求——人们渴望交流,却又不知如何开口。
翻看网友晒出的清洁袋,有人写下愿望,有人表达担忧,有人勾画旅途剪影……旅途之中,陌生人之间,穿越时空的交流就在小小清洁袋上徐徐展开了。不知是谁启动了按钮,那也没有关系,它的初衷都是给陌生人的一封信,是此时此刻的旅途思绪,是对未来的期待和祝愿。
当下,不敢分享、惧怕倾诉成为一种社交症候,高铁上不起眼的清洁袋却给旅客提供了一个不受社会压力干预的情感表达空间。清洁袋变身“漂流瓶”,为风驰电掣的高铁旅途增添了文艺和浪漫气息,而在网络时代,“见字如面”的手写图文尤显珍贵,它戳中了人们渴望连接和交流的心,让旅途不再孤单。
媒介学者麦克卢汉说,媒介是人的延伸,一切工具都可以被视为媒介。只是在不同的时空条件下,形式有所不同——从庞贝古城的墙壁到网络时代的留言板,再到如今的高铁清洁袋,它们其实都扮演了媒介的角色。其之所以成为特定时空的一种流行,正是其满足了彼时人们渴望对话、交往的基本需求。
事实上,陌生人在文字相接的一刻,似乎突破了时空限制,上一位乘客不再模糊,而是有了清晰的“模样”,人们能从字里行间中感受到Ta 的欣喜与迷惘。这对彼此来说都是一种安慰,让人得以短暂地从现实中抽离。这也是小小清洁袋,能带给人大大感动的地方。因为偶然“遇见”,因为陌生人之间的这种连接与善意,这段旅途变得与众不同。
高铁“漂流瓶”,看似是无意间成了一种新的流行,实际上是特定空间里陌生人的交流潜伏已久,等待着第一个勇于提笔之人。于是,“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又有了新的载体。它让我们看到了属于这个“快”时代的一些“慢”节奏,看到了素昧平生的人们之间的善意表达。车窗外景色呼啸而过,而车窗内,时间却在旅客的笔尖驻足停留。虽然彼此互不相识,但在一笔一画、一字一词之中,心灵得以连接。可以想象,未来还会有更多新的“漂流瓶”。
(摘自“新京报评论”微信公众号,萝卜叶子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