脸越来越小,是我们共同的命运

从大约80 年前开始, 各国的科学家都陆续开始关注一件事——似乎我们的脸正在肉眼可见地变小。

脸为什么会变小呢?归根结底还是生物学家拉马克的那句“用进废退”。古代人甚至远古人以捕猎采摘为生,吃的东西不好嚼,这就要求他们的上下颌骨、软组织、牙齿都要坚实有力。从各种古人类遗骨的解剖结果看,也的确如此。

最明显的区别在第三臼齿,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智齿”。科学期刊Nature 曾在2016 年发表过一篇文章,研究者表示古人类智齿的咀嚼面是现代人的两倍到四倍。想想你最后面的四颗牙如果有现在的四倍大,你的脸将多么方正。

哦,你先别想了,你可能根本就没有这四颗牙。智齿之所以叫智齿,就是因为它并不和其他牙齿一起从牙床里萌出。到了16 岁到25 岁,这四颗牙才萌出,古人认为这是青年才智正盛的年纪,所以起名叫智齿。但这只是“标准”情况。事实上有些人四五十岁才长智齿,有些人只萌出其中两颗,有些人终生都不会长出来,或者成为阻生齿引起疾病。

为什么智齿抛弃了我们?主要是用得少了。我们进入农业社会以来,吃的东西越来越精细。尤其是近一两百年,“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终于照进了现实,不容易烹调的部位往往被舍弃。颌骨和牙齿的存在感日渐减弱。

第三臼齿先天缺失是人类近年一个明显的演化方向。尤其是东北亚人,也就是中日韩一带,缺失比例达到了46.7%,远高于东南亚的20% 和欧洲的14%。这可能和这个区域的人爱吃馅食有关系。

不仅智齿缺失,下颌也在“退化”,下颌线越来越不清晰,但因为两侧牙没了,脸“窄”了,反而显得下巴变尖了。上下颌整体也都在凹陷后缩,“性感大嘴”被“樱唇”取代。据韩国的统计数据,1979 年,韩国男性和女性的头部平均长度是24.6 厘米和23.3 厘米,但到了2004 年, 这组数据分别为23.6 厘米和22.3 厘米,下降幅度都达到了1 厘米之多。

和其他生物一样,我们也在不停地“演化”,只不过有的快,有的慢,有的你知道,有的你不知道。比如,一项研究显示,和一百年前相比,人群中永存正中动脉的比例从不足10% 上升到了30% 以上,但绝大部分人根本不知道。

正中动脉是我们前臂上的一条血管,是我们在妈妈肚子里的一根重要血管。后来随着尺动脉和桡动脉的发展,正中动脉就退隐了,在大多数人身上成为忽略不计的状态。

就在几十年里,越来越多的人没有在胚胎阶段启动正中动脉隐退的指令,而是任由其长成了手腕上的第三根大血管,医学上称“永存正中动脉”。基因为什么进行了这种选择我们不得而知,可能只是巧合。但也有专家称,由于现代人对手指使用的增多,对手部精细操控的要求越来越高,永存正中动脉可以为这一演化方向提供支持。

不过现实的问题是,虽然供血增加了,但这条血管挤占了腕部本就有限的空间,引起了越来越多的“腕管综合征”,这当然是基因“想不到”的。

大自然的神奇,其实就在你我身上随时表现着。

(摘自“博物”微信公众号,图坦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