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年轻人只想做一个淡淡的人,淡淡地活着。淡,就是这个春天最新的时尚单品。下面这份《淡学指南》,希望你看完之后,也能成为一个淡淡的人。
生活方式淡淡的
冰箱里的面包过期3 天,闻闻:死不了,吃了。
在理发店被告知染发1600 元,起身:不好意思没这么多钱,不做了。
刚买的东西就降价,店家说可以退货,放弃:懒得弄了,就这样吧!
点外卖从来不看送达时间,不催单,特意备注不用打电话,毕竟饿的时候自然会取的。
淡人主打随遇而安。眼睛一闭一睁,这一天就算过去了。
需要注意的是,淡学和佛系有本质区别:佛系是“算了”,淡学是“嗯,那就算了”。
社交关系淡淡的
维护关系全靠对方努力,做过最大的挽留是:行,那就这样吧!
淡人普遍没什么朋友,也不会双向奔赴组成“淡仔派对”——因为都不想努力。
淡人高语境,但低能力;容易得罪人,但无所谓,不在乎;交到朋友,也容易失去。
淡人偶尔也会被朋友的丰富生活淡淡地刺激到,但好在五分钟之后也就忘了。
都说“朋友是自己可以选择的后天家人”,但淡人也不太需要其他的人类。
如果你的淡人朋友突然没消息了,请不要紧张,他只是“淡”出了你的生活。
精神状态淡淡的
淡人大多不是天生的,都是前半辈子活得太刺激了,阈值变高了。
从来没做过MBTI 测试, 但被告知可能是INTJ,至今都没查过是什么意思。
他们很难被惹怒,就算生气也是淡淡的,所以怒了也看不出来。
不会发疯,千言万语都汇成一句“好吧”。
不要误解,淡跟社恐没有关系。淡人只是觉得,理你不理你有什么区别呢,毕竟千百年后谁又记得谁。
不必怪罪淡人。淡人信奉课题分离:淡不是冷漠,也不是懒,淡只是为了维护内心的边界与秩序。
其实淡学就在我们身边。淡是就这样吧,淡是那没事了,淡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一切都淡淡的,我们还“浓啥嘞”?但这一切其实也只是淡人的一种自嘲。如果你在不知情的前提下遇到一个淡人,大概率你会夸他一句:哇!他的精神状态,好稳定啊!
(摘自“GQ 实验室”微信公众号,黄鸡蛋壳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