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辣滚烫》里贾玲打拳为什么只戴“上牙套”

“消失”一年、减重100 斤的贾玲带来的电影《热辣滚烫》成功拿下春节档票房第一。

电影中,杜乐莹(贾玲饰)学习拳击、“想赢一次”的执着触动了不少观影者的心。有网友注意到,电影里拳击比赛时,选手都会戴上形似牙套的东西,并且只有上牙戴,下牙不戴。这是为什么?

打拳击时戴的牙套也称护齿,是一种在高风险、强对抗运动项目中使用频率极高的保护装备。在正规拳击比赛中,佩戴护齿已成了一种硬性规定。比赛时不允许运动员故意吐出护齿。如果护齿被打掉,还得立马冲洗干净,由台上裁判员给运动员戴上。

别看它体积小,历史却挺久。一开始,拳击手们使用的口腔防护装备简直是五花八门,比如,嘴里塞橘子皮、棉花或海绵,嘴咬胶条或木头,但防护效果都不佳,口感更是一言难尽。

直到19 世纪90 年代初,英国伦敦的牙医伍尔夫·克洛斯发明了用树脂制成的护齿,它在防止拳击手嘴唇破裂方面有明显效果,但此时护齿并没有被广泛使用。到了1927 年,在一场拳击比赛中,一直处于优势方的拳手迈克·麦克蒂格因其嘴唇被牙齿咬伤流血不止,最终不得不放弃比赛主动认输。此后,护齿受到越来越多的拳击手青睐,开始逐渐流行。

护齿的防护作用是不容忽视的。人们在进行拳击这种剧烈的对抗性运动时,面部可能会直接受到外力冲击,而运动员自身的上颌牙齿与下颌牙齿之间也会不可避免地发生撞击,这些瞬间的冲击力易造成不少损伤。而护齿正好可以通过削弱这些冲击力,实现对口腔、头部以及颈部的保护作用。

除了拳击等搏击类比赛,橄榄球、篮球以及雪上项目等运动中也有它的存在。不过,不同运动项目,选择的护齿也有差异。

就佩戴方式来说,单层护齿一般佩戴于上颌牙列,双层护齿虽能同时保护上下牙齿,但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呼吸,且佩戴起来不是很舒适。而单层护齿只佩戴在上牙,使用起来对呼吸影响比较小,而且防护效果也没有比双层护齿差很多。所以,拳击比赛中常见运动员佩戴单层护齿。

佩戴的厚度主要受运动员的性别和体重、运动项目的对抗程度等影响。一般运动项目可用2 毫米+2 毫米护齿,男子冰球、男子短道速滑等需要2 毫米+4 毫米或3 毫米+3 毫米的护齿,拳击、篮球等对抗性更强的项目则需要更厚的护齿。

拳击是一项十分危险的运动,在拳击场上受伤十分常见,一个原因就是出拳者的出拳速度快、力量大。

出拳速度方面,我国职业拳击运动员、WBA 羽量级世界拳王徐灿曾做过一个小挑战,面对一个不锈钢大锅盖,徐灿连续出拳,最终在10 秒内打了111 拳。虽然正式比赛的现场情况更复杂,但这也足以说明拳击运动员的出拳速度有多快。

至于出拳力量,不同重量、性别的拳击选手,一拳的力量也不同。以UFC 草量级世界冠军张伟丽为例,官方显示她身高163 厘米,体重54 千克,关于她的出拳力度,我国自由搏击运动员邱建良曾分析表示,张伟丽“一拳的力量应该是在510 多斤”。

或许,正是因为拳击充满热血和激情,才吸引人不断去学习、挑战和超越。

(摘自“壹读”微信公众号,黄鸡蛋壳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