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不相信传说

当我进入高三时,脸上如雨后春笋般冒出了无数小痘痘,同桌笑我是山花烂漫,引得我每次都用拳打脚踢来回应。我并不觉得它们和高三有着必然的联系,但事实证明,我的高三生活的确如面部一般坎坷不平。

我们学校是市重点一中,以严格的管理而闻名。在校园里,很容易分辨出高三这一特殊群体,因为我们顾不上打理自己,经常步履匆忙。

各科老师轮番强调自己科目的重要性。地理老师总是说“得文综者得天下”;数学老师则强调数学成绩往往决定总成绩的排名;英语老师亦“不甘示弱”,说根据历年高考真题分析,英语的难度会逐年上升……

数学一直是困扰我的弱项,从高一我就一直盼望着文理分科,可学了文科我才发现,数学依然像紧箍咒一样禁锢着我。

高三第二学期,我们搬进了特意为高三学生准备的教学楼,每个教室都贴着鲜红的标语:努力奋斗,备战高三。教室里终日弥漫着饭香,我们几乎一切活动都不出教室,高考的压力像冷空气一般在空中蔓延。即使在等待上课间操的几分钟里,也有同学拿着单词本背诵。我和同桌不再打闹,终日里只是默默地学习。我也终于明白了一个道理:如果你有时间抱怨,说明你还不是真正的忙碌。

每当学习时,我都在想一个问题:我做过的这些题目有没有用,会不会只是无意义的重复?当看到我两门科目的分数加起来还没有同桌一门高时,当看到报纸上介绍的高考状元连晚自习都不上,就轻轻松松考上清华且德智体美劳全能时,我就更加怀疑自己:我这样刻苦学习究竟是为了什么?这样的怀疑与否定让我身心俱疲。

一模结束后,我的数学成绩很不争气地降到谷底。我也说不上心里是什么感觉,只是脸上一阵热一阵凉。也许我的心已经麻木,只能由身体来反映自己的情绪。

不久后,老师找来一位考入名校的学长给我们分享经验。我至今还深深地感激这位学长,如果没有他,我高三剩下的日子可能依然在极其低迷的状态下度过。他说:“在高三,不要相信传说,唯一制胜的法宝就是做题。”

从那以后,我就像是突然在黑暗中看到了光,这么说绝不为过,因为我发现那些光芒四射的传奇人物也只是平凡人,他们只是付出了更多的努力,将困难变成了包裹自己的漂亮糖纸,而我却将时光浪费在不断地怀疑与否定中。我决心真正努力一把,不想结果,只是全身心投入。

我上课时认真听讲,将老师说过的内容强行背下来,把它们当作解题时的法宝。我开始反反复复地背数学课本,毫不夸张地说,给我一张数学卷子,我可以轻易地说出每一道题是由书上哪道例题演变而来。我又做了十几套英语卷子,将做错的题目完完整整地记住。放学走在路上,我仍旧拿着英语卡片默默背诵。我给自己立了一个目标:永远要比第一名多学五分钟。

那时的学习已经不能用艰苦卓绝来形容,熄灯后,常常可以听到有人在小声哭泣。大家都咬着牙默默忍受着无处不在的压力,而我,在无数个睡不着的夜晚望着天花板,像一条鱼一样张着嘴使劲儿呼吸。

高考一天天临近,我几乎每天都陷入负面情绪之中,烂掉的苹果、用坏的钢笔,甚至掉落的头发,都足以让我联想起失败的命运。我无法面对这一切,就和同桌写字条互相鼓励——加油,你是最棒的。

距离高考还有半个月时,老师停课了,虽然把时间让给了我们,但还是发下了半个月内绝对做不完的试卷。我抱着豁出去的心态,把试卷放在一边,每天只是重复背诵着错题本上积累下来的内容。

高考前一晚,整理完所需的文具,我望着窗外发呆。台灯在玻璃窗上照出了一片昏黄的温馨天地,我的影子映在旖旎的夜色中。我告诉自己,我已经全身心地努力过了,无论成败,再也没有遗憾了。

高考成绩下来的那天,我心里很紧张。当看到数学考了高三以来的最高分时,我喜极而泣,因为我完完全全用自己的努力攻破了人生中的一个堡垒。

现在我已踏入大学校园,青春痘也已经消失,只留下浅浅的痕迹。每次看到这些痕迹,我都会想起高三生活。它留给我太多回忆,用汗水追逐梦想,时时感受着失望与希望的交错。

最重要的是,它教会了我拼搏、奋进,让我知道,只要努力,就能够得到自己想要的。

(摘自《课堂内外·创新作文》(高中版),范李丽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