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服之美,风韵悠然

2024年央视春晚节目《年锦》,将历朝汉服呈现在观众眼前。汉代深衣、唐代大袖襦裙、宋代褙子、明代袄裙……演员们身着汉、唐、宋、明四个朝代的女装汉服,将传统之美展现得淋漓尽致。

近年来,汉服越来越为大众津津乐道,将汉服作为日常服装穿出门的年轻人越来越多。其中,顶流“马面裙”更是成为最火爆的“新春战袍”。甚至不久前,邯郸出了“只要穿汉服,公交免费坐”的政策,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贵州万峰林也曾宣布“穿汉服可以免门票”。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朝代更迭,衣服的样式也在不断改变。历朝历代的服饰,各具特色,风韵悠然。

汉代女子多穿深衣和襦裙。震惊世界的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大批文物让我们得以一窥当时的服饰文化。其中著名的“曲裾素纱单衣”,衣长160厘米,通袖长195厘米,衣重仅48克,薄如蝉翼。

深衣根据衣裾绕襟与否可分为直裾和曲裾。直裾下摆部分剪裁为垂直,而曲裾深衣后片衣襟接长,加长后的衣襟形成三角,经过背后再绕至前襟。

曲裾深衣是汉代极为常见的服装,通身紧窄,长可曳地,下摆呈喇叭状,行不露足。衣领经常用交领,外层领子较松,里层领口较小,可将领子重叠,“叠穿”三层,称为“三重衣”。

唐朝,作为中国历史上极富代表性的盛世,有着自信、开放、繁荣的大国气象。

唐朝女子常穿襦,初期较为紧身,盛唐之后,逐渐变得宽松多样。现在我们常说的“齐胸襦裙”指的是短襦和提至胸口的高腰裙。披帛也是唐朝盛行的一种服装样式,是一种披在两臂之间的帛巾,类似于现在的披肩。

在较为开放的社会氛围下,唐代女性穿男子服装的现象也非常普遍。

同时,唐朝对外交往的国家众多,也出现过“胡服”热。胡服一般为窄袖紧身的样式。

同时,唐朝女子不过于追求身材的纤细,社会风尚也更为开放多元,半袒胸的衫襦“袒领服”较为流行。

进入宋朝,中央集权进一步加强,在程朱理学“存天理,灭人欲”观念的影响下,宋朝服饰审美逐渐由唐朝的华丽慵懒转变为清雅朴素。

褙子是宋代极富代表性的服装,直领对襟,两侧不缝合,常常罩在其他衣服外穿。由于衣襟敞开,很多女子会在腰上围上一圈“腰围”。

同时,随着宋朝经济发展,椅子、凳子纷纷出现,人们不再席地而坐,宋朝女性多在裙子中加穿裤子,也有一些女性会直接把裤子穿在外面。

明太祖朱元璋推翻元朝,建立明朝,下令“衣冠悉如唐朝形制”,恢复汉族传统。皇权被进一步加强,服饰的阶级区隔也进一步强化。

明朝中后期,受小冰河时期影响,气候寒冷,因此服饰中出现了更为保暖的竖领,纽扣也被大量使用,在外还可以穿着比甲、披袄等。大袖小口的琵琶袖成为明朝服饰的特点之一。

“顶流”马面裙也在这一时期盛行。马面裙正面看上去有一个不打褶的光面,两侧打褶。正面不打褶的光面就被称作“马面” 。明代马面裙往往装饰有裙襕,纹饰多样且寓意丰富,龙凤象征吉祥和美好姻缘,牡丹代表富贵,菊花代表益寿延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