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即是多

1870年9月6日,英国皇家海军铁甲舰“船长号”,在第一次航行中就遇到风暴而沉没,船上473人丧命。

这艘军舰为什么这么弱不禁风呢?

事故调查发现:首先,“船长号”以蒸汽机作为动力,又画蛇添足地安装了风帆桅杆;其次,工人们在造舰时唯恐用料不足,大多数零件的重量超出设计标准,导致完工的军舰整体重量比设计重量多出了747吨;最后,两门旋转炮塔导致军舰上部过重,重心上移,稳定性欠佳。遇到风暴,这艘号称当时最先进的铁甲舰就这么沉没了。

从此以后,炮塔铁甲舰都取消了风帆设备,只保留一根军用桅杆用来发信号、打旗语。每一个零件的重量都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安装的每一步都必须符合图纸的规定。因为血的教训告诉我们:复杂和多并不意味着完美,反而是隐患。

有一句话说得好:“如无必要,勿增实体。”这个原则在医学上就是医生精进医术要过的第一关:少即是多。

现代医学之父威廉·奥斯勒说过:“年轻医生在职业生涯刚开始时,治一种病用20种药;年长医生在职业生涯要结束时,则用一种药治20种病。”

高端、复杂的治疗未必是好的治疗,也不等同于彻底治疗。所谓面面俱到的医生,未必是负责任和关心病人的好医生,他可能只是为了满足病人的心理需求——很多病人认为治疗的环节越多,用的药越多,病就好得越快、越彻底。或许这个医生本身就存在着思维误区。

其实不仅医生、病人,所有的人都可能存在这样的思维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