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高三之前,总分从来没超过400分,而高考我考到了600分。本来连二本都危险的我,擦边考上了一所“985”,终于在高中的最后一年完成了逆袭。
现在回头看,在我的高中三年里有三个关键节点,对结果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中最重要的两个,都发生在高三。如果你也和我一样,想要在高三逆风翻盘,却不知从哪儿起步,那么请好好看完这篇文章。我用自己的经历告诉你,这场仗要怎么打。
初中升高中后,我发现自己没办法进入高中该有的学习状态。学霸好像从高一就开启了疯狂模式,而我看在眼里却无动于衷,甚至觉得厌恶。高一的我,真的讨厌高中压抑的氛围,死气沉沉的课间、老师们严厉的眼神以及总被霸占的体育课。整整一年,我没心没肺地上课,作业有时写得用心,有时直接开抄。
但那时候,我是有一点野心的,也想去一所好大学。我对自己的定位绝对不是混吃等死。那时的我似乎一直都没有准备好开启苦修模式,徘徊在积极与消极之间。我高一的成绩只排在班级中下。可在高二开学时,我突然感觉到,这次开学像是一场无名的仪式,让所有人自愿褪去高一的不适应,默默在心中开启自己的征程。过去和我一起看小说的哥们儿不再喊我去逛书店了,坐在第一排的女生似乎也很少再讨论八卦,周围的同学都有了理想的大学目标,一切都在告诉我一个事实:必须开始战斗了。
高二,当我想开启学霸模式的时候,却发现根本开启不了。过去一年,我一直在用同样的借口麻痹自己:“现在我还没使出全力,还不到时候。”当我真正想要奋起直追时,却被试卷按在地上一次次摩擦。我对于冲刺一个好学校的欲望本来没有多么强烈,可一次次难看的分数下来后,自尊心反而强化了我的不甘。我就是不服。我必须赢!终于,长这么大以来,我第一次发自内心地想要变成很厉害的人。虽然心态有了不同,但成绩依然很烂,在升入高三之前,从来没有哪次能超过400分。
高三开学,所有人心照不宣地踏上这场苦行的最后一程。第一轮复习开始的时候,我起床的时间从6点变成5点,但我逐渐意识到,自己过去的努力其实是有问题的。我喜欢在早自习重复背那些已经滚瓜烂熟的文言文,喜欢把英语教辅资料里总结的固定用法剪下来贴在笔记本上。自己的错题本上更多的是摘抄错题,而不是再做一次,直到彻底搞懂。我也搞过刷题战术,但遇到简单的题懒得去算,遇到难的题又算不出来。好像很努力,但没有一点用。
你有没有发现,我的努力其实全都集中于“简单”的事情。反复背诵已经掌握的东西,不费脑子;搜集教辅资料的知识点,也不费脑子;把做错的题抄在错题本上,依然不费脑子;刷简单的题,跳过有难度的题,同样不费脑子。这种机械的学习,几乎是纯粹的体力劳动,花了大量的时间,其实都是无用功。在第一轮复习时,我终于意识到这一点。不能把劣质的努力当成真正的努力。
在我的任督二脉被打通之后,我做的每一件事都收到了明显的成效。过去是什么简单做什么,那之后我是“哪里不会点哪里”。这样的学习,真的费脑子,但奇妙的是,一点儿都不累。不仅不累,反而让我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一个个难点被我突破,月考的成绩突飞猛进,我知道自己终于踏上了正轨。我清楚地了解了自己的薄弱点在哪儿,更清楚需要的只是时间,只要按部就班,就搞得定。全盘皆在我心中,这种对自己的掌控感给我带来了巨大的自信。我知道自己的进度快慢,知道自己应该在哪个晚自习着重复习哪个知识点,知道要战略性地放弃什么难度的题。一轮到二轮,一次次抽考、统考、联考,我能感觉到自己的进步。我的排名终于上升到年级前一百,也有自信稳过一本线了。但高考前大概两个月,我陷入了瓶颈期。
一轮复习开始的时候,我一直是紧跟老师的节奏。这种方法对于一轮,甚至二轮都很有用,因为那个阶段依然是巩固基础。老师们按照课程安排上课,对我的效果很好。但高考前大概两个月,二轮复习已经快结束了,对于各科知识点的掌握也已经接近饱和,那个时候我发现,老师的课程安排已经对我没什么价值。只有我自己清楚,哪些知识掌握得不好,哪些知识已经烂熟于心,所以我做了一个决定,除了讲一些有价值的题,我按自己知识掌握的程度安排学习进度。这样,我可以支配的时间突然多了好几倍。我在语文课上做圆锥曲线;在生物课上算万有引力;在晚自习大家刷着老师布置的卷子的时候打开错题本,直到有信心把整个错题本都扔掉。
事后也证明,我在最后两个月选择了自己的节奏,这是一个正确的决定。当然,前提是自己真正清楚薄弱点到底在哪里。在基础差的时候,自主学习很可能效率更低,跟着老师走是更加明智的选择。
高考,我正常发挥,刚好600分,考上一所“985”高校。现在回想起来,高中一共发生了三件重要的事情,帮我实现了最后的逆袭。第一,我终于再也受不了自己的平庸,学习从被动变为主动。第二,我抛弃了所有的劣质努力,只做有用的练习,再也不会自我感动、自我欺骗,而是从切实的进步中获得成就感。第三,我在瓶颈期作出了正确的选择。真心希望,看到这篇文章的你,不管距离目标有多远,都不要放弃。千万千万,不要辜负你的野心与努力,不要辜负晚自习下课,月光下人潮中,那个心中夹杂着沮丧与迷茫、向往与执念的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