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演员马丽凭借在电影《第二十条》中对李茂娟一角的深刻诠释,摘得第37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女主角桂冠,后又凭借在电影《抓娃娃》中的出色表现,成为中国影史上首位票房突破200亿元的女演员。她是话剧舞台上的“千场话剧女王”,是春晚舞台上的开心果,更是电影大银幕中的“喜剧女神”。从辽宁艺校的普通学生到“喜剧女王”,这一路,马丽走了30年,“坚持到底,无怨无悔”,如今的她,更加自信坦然,潇洒如风。
喜剧女王
“爱马仕Kelly橙色荔枝纹……”马丽在电影《抓娃娃》中一句令人捧腹的台词再次“火出圈”,如今的马丽对喜剧的诠释已然行云流水。但其实,最开始,她从没想过自己会和喜剧结缘。
“我在生活里是一个很严肃认真的人,甚至还有些完美主义。”马丽曾这样评价自己。而熟悉马丽的朋友也有共鸣:“她经常安安静静地坐在那里,不苟言笑,心里好像憋着一股劲。”
学生时代的马丽是班上公认的好学生。家人当年对她的期望就是考上名校,毕业后在办公室里度过稳当的一生。但马丽有不为人知的另一面。每当她独自站在镜子前时,另一个马丽就像火焰般冲出自己的身体,对着镜子做各种表情,演绎各种想象中的角色,“有时做的表情把自己都逗笑了,表演是我生活热情的最大来源”。于是,她决心成全自己。不顾家人反对,她报名了艺考,没想到一考即中,进入了辽宁文化艺术学校。
2003年,马丽考入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成为班上专业课成绩最好的学生。但有老师还是不满意,直言她“长相有缺陷,看着像猴子”。年轻好胜的马丽听不得这个,“很崩溃,一下子就没了自信,不漂亮还能上荧幕吗?当时我觉得前路渺茫”。以至于毕业前,同学都在忙着跑剧组递简历,她连写简历的勇气都没有。
苦闷至极时,马丽突然想到了话剧,“话剧对颜值的要求没那么高,或许可以试试”。于是,她一头扎进北京大学林兆华戏剧研修班,每天几乎与世隔绝地在排练厅练习,小到一个站姿,她都反复琢磨,“当时只有一个想法,就是苦练演技,不然任何舞台都将与我无缘”。
之后,马丽开始试水一些喜剧小剧场的演出,没想到“观众笑翻了,从此我就变成了一个喜剧演员,我在那里完全释放了自己”。喜剧让马丽找回了丢失已久的自信,小小的舞台成为她难以割舍的最爱,“一天不演都难受”。
一次,当时小有名气的喜剧制作公司——开心麻花团队前来观看马丽的演出,观毕大呼“不虚此行”,“马丽是沧海遗珠啊,尤其是喜剧角色,征服了每个观众”。他们便盛情邀请马丽加入团队。
刚开始,马丽只负责救场,但没想到,“即使演再小的配角,整部戏的精彩都会被她抢走”。团队里的沈腾更是对她满怀欣赏,连续两年邀请马丽参演他的新作。其中贺岁舞台剧《甜咸配》在4个月内连演60多场,成了当年的话剧界票房冠军。
两年后,马丽和沈腾再度合作话剧《乌龙山伯爵》。沈腾惊喜地发现,在演出中,自己不论怎么忘词,马丽都能“丝滑”地接上,舞台应变能力之强,无人能及。在剧中,马丽第一次担纲了女主角,那个热烈舞蹈的“红裙女孩”成为经典。《乌龙山伯爵》过亿的票房战绩也成了中国话剧史上的一个奇迹。
之后马丽势如破竹,成了开心麻花的顶梁柱,公演了上千场话剧,被称为“千场话剧女王”。
随着作品一路走红,春晚也向马丽抛来了橄榄枝。小品《扶不扶》令马丽和沈腾这对黄金搭档“破圈”成功,大江南北,无人不晓。
那时的马丽,前路似乎一片坦途。2015年,在开心麻花拍摄的电影《夏洛特烦恼》中,马丽饰演女主角马冬梅,贡献了爆梗“马冬什么?什么冬梅?马什么梅?”,至今仍是网络流行语。
一个标签,几度迷茫
但坦途只是表象,光鲜背后,马丽有着难以言说的痛苦,“可以说,喜剧成就了我,也是我的阻碍”。曾有人问马丽:“你希望自己是强势的、干练的,还是可爱的、温柔的?”她不假思索地回答:“这些我全具备。”但除了搞笑,外界对她几乎一无所知,她身上有太多特质被“搞笑”二字遮蔽了。
“女性演喜剧,在大众的印象里,似乎都需要扮丑、搞怪、去女性化,否则就是不成功的。”这种狭隘的观念,给马丽带来了很深的困扰。一次,她向某个品牌租借礼服,对方却以“你形象太土”为由拒绝了。“或许在很多人眼里,我是不可能美丽的,或者说,我配不上美丽。”现实中一次次地被拒绝、歪曲和轻视,让马丽很痛苦,也很不服气。
为了向观众证明她远不止是一个喜剧演员,在开心麻花之外,马丽尝试了很多不同的人物角色。家庭、悬疑、爱情,甚至动作戏……只要她能接触到的题材,统统涉猎。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这种种努力都收效甚微。人们只认可当年那个搞笑的马丽,却看不到如今这个认真勤奋、演技多样的她。甚至,有网友一口咬定:“马丽一认真就拉胯,不搞笑的马丽只能演烂片。”
种种质疑声让她一度陷入抑郁,时间一长,身体拉响了警报。一次乘机,由于长时间管制停留,她突感不适,当救护车把她抬下飞机时,她几乎失去了意识。
但这次劫后余生,让马丽放下了多年的心结。“这次昏迷像是我的渡劫,狂风暴雨都在我耳边呼啸而过了”,醒来时,她走出了暗夜的海啸,看到了前方平静宽广的海洋,“为什么要被旁人的评论所影响?我就是我,接受自己就好了。无论创作什么样的角色,我的态度都是百分百严肃的。做人做事,我对得起自己”。
她开始自然地展露情绪,学会不和自己较劲,不和女谐星的定位较劲,不和观众较劲。
心态上的释然让她开始从容地面对所有褒贬。“其实美也好,丑也罢,只会演喜剧也好,又能怎样?马丽就是马丽,别人都代替不了我。”
路遥知“马丽”
马丽收获了真正的自信。这让她在角色中挥洒自如。《第二十条》中,马丽饰演的李茂娟脾气火暴、嫉恶如仇,但又担当了电影中的喜剧桥段。她自如地切换人物的各种状态,“生活的本来面目就是这样,有笑有哭,有愤怒也有温柔”。
这是年过不惑的马丽对于表演和生活更深层次的理解,“表演和生活一样,都是删繁就简,直抵本质”。
如今,马丽理解的生活本质就是一个字:爱。拥有了自己的爱人和孩子后,她更加自洽,“被我爱的人所爱后,我的生活有了力量,以往灰色调的部分没有了,不好的事情我都不想了、不要了”。她无比热情地拥抱了自己的女性特质,迷上护肤,热衷打扮,喜欢把自己捯饬成大龄甜妹……马丽更加鲜活可爱了,这是自信带给她的快乐。
因为自知,所以强大,故而坦然。路遥知“马丽”,在漫长的30年的从艺生涯中,马丽更加懂得了自己,观众也更加懂得了马丽。这一场与自己的仗,她已然打赢,靠的没有其他,唯有认真与坚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