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沉迷短视频,但有人已经让短视频成为自己的知识工具。
比如,有一位社会学博士说,刷短视频现在已经成为自己每天的功课。过去,要做关于陌生群体的研究,得真实地去对方所在的地方。现在,观察他们的视频和直播就可以。这名社会学博士,把短视频叫作“社会学的洛阳铲”,找到一个你想了解的点,就能用它挖出足够多的宝藏。
前段时间,腾讯研究院的王健飞老师,专门写了一篇文章来谈论这个问题。他认为,我们可以很好地利用短视频的“信息茧房”效应。因为假如信息茧房能够把一个人留在一个特定的视野范围内,那么这同时也意味着,这个范围内的信息深度和传播速度都会更高。所以,只要用对方法,掌握穿越不同信息茧房的能力,你就完全可以把短视频刷成自己的知识库。
第一步,多账号策略。你可以建立很多个不同的账号,并且分别训练它们,通过搜索不同的主题、点赞不同的内容,反向塑造算法对你兴趣的判断,把不同的账号,刷进不同的信息茧房。
第二步, 时间连续策略。目的是把分散的短视频,按照主题刷成完整的内容。你知道,碎片化是短视频的一个劣势。但是,短视频平台上同时存在大量的历史视频,因此,你可以通过搜集上下文,把一个短视频扩展成完整的事件。
第三步, 地理伪装策略。也就是,想看哪个地方的信息,就把地址定位在哪儿。点开短视频平台的本地频道,点进地名,就能选择全国的任意地理位置。注意,第一次刷某个地方,前几十条视频可能都是广告,你得多往下刷一会儿。同时,别只看那些热门视频,短视频平台上有大量播放量在500 左右的视频,这些视频能够带来更多样的信息。
第四步,加入短视频里的组群。比如,进入某个县城商家的用户群,你就可以观察到一手的县城消费趋势。这能丰富你的信息层次。
第五步,整理短视频。在完成前面几步后,你可以按照主题整理视频,给每个短视频生成标题、关键词、摘要,并且把短视频按照你的规划分类。
只要用对方法,网络世界信息的丰富度,就是我们观察真实世界的精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