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卡教父”黄仁勋:保持奔跑

科技圈“教父”的头衔一直在轮转——新千年的第一个十年属于乔布斯,第二个十年被马斯克占据,最新的十年,这个头衔跟黄仁勋的名字绑在了一起。

标志性的事件是,3月8日他回到母校斯坦福大学,谈到成功离不开韧性,说:“自我期待越高的人,适应能力就越低,所以我衷心祝愿在座各位,都能经历足够充分的痛苦。”这句话被年轻人大量转发,印证了“科技圈泰勒·斯威夫特”的全球影响力。

但黄仁勋的影响力绝不是只靠这样的金句赢得的。3月18日,英伟达一年一度的GPU(图形处理器)技术大会召开,推出了“地表最强”产品GB200。它在手掌心大小的面积里,集成了2080亿个晶体管,拥有着超强的算力,成本、耗能却只有以前的1/25。

在AI时代,算力、算法和数据是最重要的三大要素,其中算力又是电力般的基础资源,有多少枚GPU、有多少算力,成为大模型研发成败的关键。而黄仁勋的英伟达,在GPU领域几乎没有对手。

“问题少年”的转变

黄仁勋有很多称号,“爆破鬼才”“显卡教父”,最让人无法忽略的大概是“皮衣刀客”——出现在发布会上的黄仁勋总是穿着标志性皮衣,微笑自信地抛出能震撼世界的王炸产品。

1963年,黄仁勋出生于中国台北。9岁时,他和哥哥被父母送到美国,与刚刚移民美国的舅舅和舅妈同住。舅舅家里经济条件并不好,于是就把哥俩送到了乡村寄宿学校。在电视节目中,黄仁勋曾谈及此段经历。他说:“与其说是学校,倒更像是个感化所。”那里有很多“问题学生”,有些孩子会随身带着刀,还有满是文身的小混混。在这样的环境中,黄仁勋习得了敏锐的警觉心和遇事不怕的战斗意志。不过,他也沾染了偷窃的恶习,幸好两年后父母也移民美国,他转到了正规学校。

黄仁勋此后的生活也开始转入正轨,他开始展现出乒乓球天赋,曾在全美乒乓球公开赛青年组双打赛事中获得第三名;他的学习也非常好,16岁考入俄勒冈州立大学,发现自己喜欢设计芯片和计算机,决定未来以此为业。

即便现在,他依然痴迷于专业研究,平常会读很多论文,积极吸收新技术;他也喜欢深入一线,和工程师交流。在芯片的创业公司里,他是对新技术细节了解最深的那个,助手翻译的资料他都会亲自验证。

老实人的冒险

虽然很早就开始在美国生活,但黄仁勋骨子里不可避免地烙印着一些华人的特质,比如勤勉踏实。比尔·盖茨、扎克伯格、乔布斯都是大学退学创业,黄仁勋则是老老实实大学毕业、去芯片公司上班,觉得自己知道的不够多,又一边上班一边攻读了斯坦福大学的研究生。

创办英伟达之前,黄仁勋有过两段工作经历。先是在美国AMD半导体公司做了2年芯片设计师,随后转投电脑芯片制造公司LSILogic,在工程部门做了2年后主动申请调到销售部门干了6年,一路升到管理层。他日后回忆,觉得这是自己做出的最佳职业选择之一。在销售部门,他学会了如何将产品的设计开发和市场结合,学会了如何把产品卖出去。

这时,有人邀请他创业,专攻图像芯片。黄仁勋有些犹豫,虽然他也觉察到了未来行业的发展机遇,但彼时的他,前途美好、家庭美满,要选择重新开始并不容易。母亲和职业分析师都劝他别去创业,但最终,他选择了冒险。英伟达就这样诞生了。

现在回头看,在这段冒险之旅中,黄仁勋是杰出的弄潮儿。但公司发展过程并不顺利。最初,公司业务进展缓慢,黄仁勋曾调侃,他们每天待在一起,实际上聊的都是当天要吃什么。英伟达一路磕磕绊绊,好几次险些濒临倒闭。

最终,英伟达能起死回生,并非天降幸运,而是黄仁勋一直保持的创业者思维——绝不松懈。正如他自己所说:“不论是为了食物而奔跑,或不被他人当作食物而奔跑,你往往无法知道自己正处在哪一种情况,但无论如何,都要保持奔跑。”

这是老实人的韧劲,与此同时,他还提到比坚持更难得的是要有灵活性。20世纪头一个十年,大家都执迷于手机市场,黄仁勋却选择及时退出,把业务重心转向机器人市场、自动驾驶、AI等领域,终于等来了属于它的时代。“‘撤退’对聪明且成功的人来说并不容易。然而,战略性的撤退、牺牲、决定放弃什么是成功的核心。”

一个斗士的坚持

从打工人到创业者,黄仁勋体现出极强的适应能力,他很快就完成了角色转变,成为“芯片产业中最好斗的男人”。

面对英特尔这样的大公司,英伟达曾经相对弱小,但黄仁勋刚创业就炮轰英特尔,“即便图形计算能力提高10倍,也不如英伟达”。他提出了后来与摩尔定律并称的显卡芯片领域“黄氏定律”,即显示芯片每6个月性能提升一倍。比摩尔定律快上3倍的产品更新速度,使英伟达得以建立起行业主流的地位。他很早就预言,计算机工业进入了新的革命,AI将重塑几乎所有行业,英伟达要为AI技术提供基础设施。在OpenAI刚刚创立时,他亲自去交流并捐赠产品,助力ChatGPT的创新迭代。

人们熟知他那些咄咄逼人的话,却不知他背后的付出。他说:“作为一家公司,必须非常渴望成功,程度更甚于你的对手渴望你死掉。”

GPU是英伟达崛起最重要的产品,它让英伟达成功在游戏市场称霸。2007年,黄仁勋意识到显卡不仅可以作为图形显示,更可以作为运算工具,随后英伟达推出了具有革命性质的CUDA(统一运算架构),简单说就是把GPU使用门槛降低,应用到更多领域。这让英伟达的主营业务不再停留于“游戏显卡”,而是为科学计算、企业计算、机器学习等提供加速运算服务。他给这件事戴了个帽子,“帮助这个时代的爱因斯坦和达·芬奇完成他们的事业”。

如今,CUDA已经成为AI领域的行业标准,从3D建模、分析数据到天气模拟、医疗影像呈现等都能使用。现在做AI必须购买英伟达的显卡。其市值更一路看涨,在2023年刚刚触达1万亿美元后,不到一年时间已经达到惊人的2.3万亿美元,直逼苹果、微软。

这样的英伟达是不是可以高枕无忧了?“记住,我们离倒闭只有30天。”这是黄仁勋常常挂在口头的话,也是他的回答。(资料来源:“南风窗”“深燃”“中国企业家”等微信公众号,视觉中国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