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看到这个题目,很多人会嗤之以鼻,谁不“认识”李清照呀,不就是那个写“绿肥红瘦”的女词人吗?
由于李清照的词名太盛,人们只把她定格在“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的天真少女,定格在“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深情少妇,更定格在“凄凄惨惨戚戚”的凄凉老妪。而她的胸襟、气度、眼界,她的学问、见识、爱好,人们多不了解。
假如李清照是一个多面体,我们只模糊看到了她的一个侧面,其他许多方面都被屏蔽了。
她人生的起点,是别人的天花板
李清照(1084—1155)号易安居士,出生于山东济南一个书香人家。“清照”这名字富于诗意,显然来自王维《山居秋暝》中的名句——“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她的一生是“诗意地栖居”,像松间的明月、石上的清泉,叫“清照”再贴切不过了。她自号“易安居士”,又来自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借以表明自己安贫恬淡的情怀。
李清照的父亲李格非进士出身,既以经学为世人所称,又以散文见赏于苏轼,是“苏门后四学士”之一。母亲王氏是“相家女”,富于良好的文化修养。
这样的出身简直是开挂了,她人生的起点,就是别人的天花板。让人嫉妒的还在后面,出身于书香门第也就算了,老天还让她天资聪颖。
当时大多数人重男轻女,她父母好像没有这种偏见,李清照在一种健康的文化氛围里成长。那时女孩无权也无须考取功名,轻松的氛围养成了她广泛的兴趣,广泛的兴趣又成就了她多方面的才能。
她杰出的诗词成就,就是放在士大夫中也“已不多得”,可诗词只是她诸多才能中的一种。她不只是小词脍炙人口,文章同样在文坛争相传诵。就文章而言,散体骈体无一不佳,辞赋也十分拿手。
“韵事奇人,两垂不朽”
散文杰作《〈金石录〉后序》,充分表现了李清照过人的才气、渊博的学问以及宏通的见识。这篇文章意深而情长,让人百读不厌,我读出了她对亡夫的思念,对山河破碎的痛苦,对金石书籍散失的惋惜。
《金石录》是李清照与丈夫赵明诚合作的金石学专著。其中收录不少古今的金石刻词,并做了识读、校勘和按语。“金”可不是金银铜铁的“金”,而是指古代青铜器一类的东西,“石”指古代的碑碣石鼓。古人常在金石上刻文字,文字学家可据此研究文字演变,历史学家可据此考证史实。撰写《金石录》需要坚实的学术功底,它涉及语言文字学、历史学、考古学。李清照记性比丈夫更好,知识面也比丈夫更广:
余性偶强记,每饭罢,坐归来堂烹茶,指堆积书史,言某事在某书某卷第几页第几行,以中否角胜负,为饮茶先后。中即举杯大笑,至茶倾覆怀中,反不得饮而起。
所谓“余性偶强记”,不过是比丈夫更博学的一种谦逊说法。大学念书时,石声淮教授教我秦汉文学。记得学《史记》时,我们随便问他哪一名言、哪一段相关的人事,他和李清照一样都能指出在“某卷第几页第几行”,让同学们佩服不已。而李清照不只是一部书,对“堆积书史”都能滚瓜烂熟,那简直叫我们惊为天人了。
前人称“易安居士能书能画”,明人禁不住高呼“大奇大奇”。可惜李清照的绘画作品全佚,我们已无缘得见。
要知道她还能玩、能喝,那更要叫奇之又奇了。
李清照比一般男性更爱也更能喝酒,我们看她的词就知道,到处是“沉醉”“残酒”“小酌”“金尊绿蚁”“酒醒”“酒阑”“香消酒未消”“三杯两盏淡酒”一类词语。从中不难想象她的酒兴与酒量,更不难想象她饮酒时的豪气。
另外,她还是位大玩家,是博弈的行家里手。她在《打马图序》中说过,人只要聪慧,学任何东西都能豁然贯通;只要用心专一,就会有精深的造诣。她还十分不屑地说,今天的人不光学不好圣人之道,连棋艺游戏也仅得一点皮毛。
她改进和创新了打马棋。打马棋是一种争先的棋艺,“马”就是外圆内方的棋子,一面是马的名字,一面是马的形状。它以掷骰子来决定棋子的行动,规则和玩法接近飞行棋。打马棋有四种不同的玩法:关西马、依经马、宣和马、易安马。易安马又叫“命辞打马”,是李清照在依经马基础上改进的,还写了《打马图经命辞》十一则,详细阐述了易安打马的玩法和规则,所以李清照十分自豪地说,这种打马棋“始自易安居士也”。
玩打马游戏,创打马游戏,写打马序文,制打马命词,作《打马赋》,明清那些古板的文人,既没有这兴趣,也没有这聪明。元末陶宗仪由衷赞叹说:“韵事奇人,两垂不朽。”“韵事”指打马棋,“奇人”则属李清照。
诗中女丈夫
李清照虽仅有寥寥19首诗歌流传后世,但诗中的李清照与词中的李清照,给人的印象判若两人——词中只见大家闺秀的灵襟秀气,诗中则表现出大丈夫的慷慨豪情;词境多为闺阁亭台,词情也多为相思伤逝,诗中的天地却异常广阔,从民族兴衰到抗金呐喊,从推崇雄杰到历史咏叹,具有深切的现实关怀和深广的历史视野。
比如,她的名作《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靖康之变不久,赵明诚出任建康知府。一天夜里,城中突然爆发叛乱,惊恐中的赵明诚哪有心思平乱,“缒城宵遁”还怕来不及。建炎三年(1129)三月,赵明诚因此罢守建康。据《〈金石录〉后序》载,他们夫妇很快“具舟上芜湖,入姑孰,将卜居赣水上”。
这年四五月间舟过乌江,有感于项羽乌江自刎,李清照写下了这首五绝,表现了她对刚烈雄风的呼唤,对南宋君臣弃国偷生的鄙夷,甚至包括对丈夫懦夫行径的不满。
读读她的名作《渔家傲》就知道,她哪里只会细腻婉约——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李清照的激情、胸襟、气度、雄心、志向、才华、想象和生命力,在这首词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示。无怪乎梁启超赞之“绝似苏辛”——直逼苏东坡、辛弃疾的豪迈词境!
可惜,她的激情气势,她的胸襟豪气,在她的词中只是偶尔露峥嵘,《漱玉集》中仍然表现大家闺秀的细腻、婉约、优雅、灵气,一直被许为“婉约正宗”。
(摘自《博览群书》2024年第3期,本刊有删节,佟毅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