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美游戏

席勒是西方哲学界在美学领域的一位重要学者,席勒的思想可用“与美游戏”四字形容。

“游戏”通常很有趣,去做一件没有实际需要或效益的事就是游戏。譬如,一棵树的叶子长得十分茂盛,远超过根部需要被遮蔽的范围;一只小猫无聊时追逐自己的尾巴,绕圈跑半个小时也不停歇……一切生物都会有富余的能量超过生命当下的需要,游戏就是生命力过于丰富的表现。

人经常会觉得自己的一生受到限制,自己的家庭背景、教育程度、和谁交友、从事什么职业,好像没有其他可能性,由此产生抑郁之感,而具有多种可能性才会让人感到自由和快乐。游戏则与现实生活脱节,使人摆脱现实的种种限制,生命在游戏时好似重新开始,出现了新的希望,显示了新的格局。不管对手是帝王将相还是贩夫走卒,在游戏规则面前人人平等。只要掌握规则、运用智慧,就能获取胜利、感受快乐。

席勒认为游戏有三个特色。

1. 游戏本身是严肃的。因此,不能说“只是玩游戏而已,何必当真”。

2. 游戏本身就是目的,没有其他外在的目的。赌博则违背了这一原则。

3. 游戏有不断创新的可能性。每一盘棋都是全新的局面,随时可以展现新的创意。

席勒进一步指出,真正的游戏是“与美游戏”,借此产生“有生命的形式”。“有生命的形式”意味着将理性和感性完美结合。一般而言,形式意味着冰冷、僵化的结构,感性所面对的则是活泼的生命力,人要通过游戏设法使形式充满活力。席勒接着说:“唯有如此,才能产生审美感受,唯有通过审美,才有完整的人。”

我们在社会上工作,每个人都有固定的职业,如教师、会计、军人、商人、消防员等,每个人的生命都像被割裂了,只能发挥某种特定的功能,如何恢复生命的完整性?人只有在游戏时,才仿佛又回到了童年。小孩玩游戏时不知疲倦,完全忘记了时间,充分享受游戏的快乐,游戏让孩子的生命有完整感。

“只有当人是完全意义上的人,他才游戏;只有当人游戏时,他才完全是人。”这句话席勒反复重申。如果一个社会只注重规矩,会让人觉得冰冷而乏味;如果完全不要规矩,让每一个人自由发展生命中的欲望,社会就会陷入分裂和混乱。如何让一个社会既有规矩又充满活力,这正是席勒提出“与美游戏”的目的。

(摘自《哲学与人生》,东方出版社,李雅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