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社会,同学们关注热点容易,比如,一些热点人物李政道、乐黛云、樊振东等,但常止于热点,没有自己的见解,这是短思维链的表现。不改变短链式的思维,同学就会出现蜻蜓点水复述列举人物的经历,或者生搬硬套,没有自己的思考等写作问题。针对热点人物,我们阅读时重点关注什么?如何运用到我们的写作中,并让思维链延长?
本期《青年文摘》,给了我们很好的范例。例如《樊振东:攀登大满贯之巅的2862 天》《李政道:他的成就不只是一个诺贝尔奖》,作者除对事实准确列举外,还进行精准的定性分析。在樊振东一文中,作者首先用“‘天才’也曾陷入低谷”这一小标题定性,于该人物众多事件中重点呈现樊振东的天赋、努力,以及在备战巴黎奥运会期间陷入低谷。文章第二部分对该人物进行特征概括,重在分析樊振东面对同样有天赋的张本智和能够取胜,全靠平时信念、心态、技术等方面的积累。在李政道一文中,作者首先用“战火中走出的‘神童博士’”准确定位科学家的特殊经历和成就,其次呈现人物为国做事、艺术人生的可爱迷人的灵魂特征。
以上是我们读完文章,复盘作者写作思路和匠心时,沉淀总结的阅读重点。那么当我们阅读后,运用素材时,如何搭建长思维链,写出自己的态度和观点呢?以下三种思维路径,可供同学们借鉴。
模型比照,在同类别对象的比较分析中凸显异同。例如,类似樊振东这样有天赋且全面积累的人很多,樊振东的不同之处在哪儿?是他能吃苦,能战胜自己,能耐得住寂寞。同样,类似李政道这样既有科学素养又有艺术修养的人很多,但他的胸襟更博大和境界更高远,更为祖国的科学事业殚精竭虑。经过模型比照,对素材进行了一定加工后储备,使用时能更好提取。
时代关照,将对象作为局部放在时代中去全局关照。这也是高考作文考查价值观的一种方式,例如2018 年北京作文题《新时代新青年——在祖国的发展中成长》,这就要求同学们在祖国的发展中思量个体成长与责任担当等关系,既要展现对国家发展等宏观问题的思考,也要展现个体独特的个性追求。同学们平时就要思考对象在现实中的意义是什么,需要进行价值认定,这是文章的生长空间。例如,当前社会有佛系、躺平之风,但樊振东却是“别的孩子累了可能就不打了,他的练习绝对保质保量,每次上量,他都能一直往上冲”。当前社会有精致利己主义之风,李政道在31 岁就获得了诺贝尔奖——一个科学家的终极荣耀,但他为了中国的科教事业日夜奔走。
历史探照,探究对象的来源、存在和流传。当我们思考问题时,在一个时空横截面难免单薄,放在历史的坐标和长河中去思考,文章就有了厚重感和纵深度。例如2017 年北京高考作文题《纽带》,通过题面可知纽带是能起到联系作用的人或事物。李政道因为30 多年前,吴大猷教授提供的一个学习机会,改变了自己的一生,他希望“让更多类似的机遇能光顾其他年轻人”。于是他像纽带,归国讲学、建言献策、创少年班、牵线搭桥、关心留学同学国外生活等方式,希望中国尽快追上世界科技发展的脚步。《“他们需要填表”》中的乐黛云亦如此,将得主是名满天下大学者的一等奖变成特等奖,将二等奖的年轻人升级为一等奖,为后来年轻人发展铺平道路。他们“不汲汲于名利”,舍己为人、报效家国的“有我”精神,在一代代的价值传续中,将中国大地从贫瘠落后,变成换了人间的安康幸福。
长链条的思维远不止以上三方面,以上重在思维的拓展性:从个体到群体、从过去到未来、从东方到西方、从物质到精神。思维拓展性之后,还有思维的纵深:从现象到本质、从单个到一类等,需要我们永无止境地去思考、探索、书写。相信经过这样长期的思维训练,同学们下笔行文时就会见解独到,有新意、有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