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是树,枝枝摇曳

特邀名师王秋珍,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全国作文优秀指导老师,出版图书《阿克苏的风吹来》《走过冬天便是春》等17 部。指导学生在报刊发表作文4000 多篇。

据说曾国藩自衡州出师,率军与太平军交锋,屡战屡败,愧疚不已的他上书皇帝引咎自责。有个幕僚在看过草拟的奏折后,灵机一动将其中的“屡战屡败”改成了“屡败屡战”。咸丰皇帝看了奏折,感动于曾国藩虽败犹战的精神,令其重整旗鼓。故事有很多版本,但核心意思都是,语言是有威力的。

语言是思想、情感的载体。我们评价一篇文章文字功底好,多半是从它的语言出发。孔子曰:“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如果文章没有文采,就不能传播到远方。汪曾祺说:“语言像树,枝干内部汁液流转,一枝摇,百枝摇。”好的语言让人如品香茗,余味无穷。语言的美,不是华而不实的美,而是简单、干净,有光泽、有味道的美。那么,我们该如何写出这种美呢?

一、追求简约,学会留白

有的人写文章,语言啰里啰唆,一句话能说清的事情,非要用很多句。殊不知,那些啰唆冗杂的语言会让人失去阅读的欲望。正所谓“不著一字,尽得风流”,我们要学会“留白”,让文字留下想象空间和更多可能。

本期的《顶配友谊》,一开篇就是“我和牟逸飞是在初一那年‘一见钟情’的”。文字简约,抓人眼球。本期文章《世界上最像骗子的人》的结尾,王老师和影视公司合作,专门帮小童星出道。后来他干得怎样了?他到底是个怎样的人?是在继续吹彩虹屁误人子弟,还是激励并挖掘出很多的小童星?文章并没有说。作者留下空白,让读者自己去填补,从而激发了读者的想象力。正如本期的《留白与飞白》中说的,留白“让画面的意境更深远、更宽广”,写作中的“留白”,能给人相同的效果。

二、运用个性化语言描写

《百年孤独》中神秘的吉卜赛人墨尔基阿德斯在表演了磁铁的魔力后,对老布恩地亚说:“任何东西都有生命,一切在于唤起它们的灵性。”我们笔下的文字,应该像林间的水一样清澈,像山野的风一样机灵,像孩童的眼眸一样明亮,像追逐太阳的向日葵一样有个性。

本期《为了你,我想拥抱所有人》中,对话朴素真诚,体现了人物的身份和个性。“要不要喝水? 我的车上有水。”“ 不用不用, 谢谢,我刚喝完下楼。”顾客和司机的对话,简简单单,却写出了司机的热情。《顶配友谊》中,“我”得了胸膜炎住院治疗,牟逸飞陪“我”上自习,兴高采烈地说:“这病房是多好的自习室,特别适合咱俩弯道超车。”无须赘言,这样的语言,一下就把牟逸飞幽默乐观的性格呈现了出来。《世界上最像骗子的人》中,“我”在超市遇见翘班骗小孩的王老师,他做了从容的解释后,还不忘回头喊:“哎,牛肉特价,快去啊!”王老师的个性,在他的语言里清晰地立了起来。

三、融入真挚的情感

有的人写文章喜欢东抄一段西摘一段,写的时候,总是把自己的情感游离在文字之外。语言不是没有色彩和感情的文字,每篇文章都有自己的情感基调。语言的情感,是作者彼时的情感。情到浓时,其美自现。我们在表达的时候,要有意识地把自己的情绪融合到语言里。

《顶配友谊》中,“回家真好,普通话永远没有乡音更生动,更解渴”。句子没有一字是在热烈地抒发某种感情,却每一个字都带着感情。《世界上最像骗子的人》中,儿子对钢琴起初挺有热情,遭遇培训机构老师的“惊吓”后,亲爹选择“不上”。在王老师的“彩虹屁”下,儿子爱上了“打鼓”。情感像水一样渗透在语言里,这种自然的融合,让人读来如沐春风。

四、体现生活气息

叶圣陶说:“作文是生活,而不是生活的点缀。”有生活气息的语言,能增强作品的真实感,拉近和读者的距离。《为了你,我想拥抱所有人》中,出租车司机为乘客提供热情的服务,缘于上幼儿园的女儿的作业“收集一百个谢谢”;《世界上最像骗子的人》中,培训机构老师的忽悠以及为人父母的谨慎、期待、感恩,都富有生活气息。

总之,语言是树,枝枝摇曳起来,就会洒下一片生动的绿荫,给人带来清新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