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像骗子的人

很多年前,儿子5 岁,报了钢琴课程,起初挺有热情,可不到一个月,一坐在钢琴前就哭。

亲爹找了培训机构,回来吐槽:“老师开口就是‘要打、要逼、别惯着’,小孩那点音乐细胞都吓没了,这课咱不上了。”于是,钢琴降级为杂物架,8 年后才重见天日。

那是小升初的暑假,某天,我和儿子在楼下溜达,发现一个不起眼的新店,门脸挂着简陋的喷绘布招牌,上面写着“爵士鼓培训中心”,门口摆着套架子鼓,儿子觉得好玩,拿起鼓槌敲打。

一个中年男人趿着拖鞋走出来,长头发,圆脸盘,肉泡眼,嘴里叼根牙签,对胡敲乱打的小屁孩说:“哎,哥们儿,不错哦!”

看着像是看门的,他偏说自己是老师,姓王,哦哦,王老师!我心想:还老师呢,充其量像个“老王”。

老王, 不, 王老师, 自来熟地跟小孩唠嗑:“你在×× 中学啊,那学校的校服挺不错的,比小学生的好看多了;你们学校初二的有几个在我这边学,还有一些是来练习的;你这腿长,踩底鼓合适啊!”

墙上贴着的几张照片吸引了我,是我喜欢的歌手陈楚生。王老师眼尖,立马凑过来,“对,是陈楚生”,然后指指旁边站着的长发男人说:“这是我。”

照片模糊,我正费劲辨认,王老师递来一沓宣传单,看他的眼珠子转来转去,我想:这一定觉着火候差不多了,让我报班哪。但对方没按套路来,一脸诚恳,“今天空调坏了,你用这个扇扇风吧!”

看他狡黠的眼神,我感觉,我们母子俩马上要被拿捏了。果然,儿子求我刷卡,给他报个体验课。

王老师时不时把儿子打鼓的视频发来,只见他“咚次哒次”打得不亦乐乎,老王也不指点技法,就在那吹彩虹屁,仿佛看到莫扎特。

王老师看着不太靠谱,但挺宠孩子,常招呼孩子们吃雪糕、小龙虾、辣条,还给孩子们听奇奇怪怪的音乐,也没什么脉络,就是各种流派的大乱炖。可小屁孩就吃这套,放学后,不管多累都按时去。

有一次,儿子在上课的时间回家了,有点失望地说老师累病了,调休一次。我寻思着,拎点慰问品去看看。

结果,我进了超市,一抬眼,在人堆里看见一个长发中年男,推了满满一车好吃的,又搬了大件啤酒,正撅着屁股往推车下面塞,看起来生龙活虎。

我走过去说:“王老师,生病了还出来采购啊!”

嘿,看你怎么圆场。

谁知道他松弛得很, 脸上带着得意的笑说:“ 我没病!”“你?”我真想臊他两句,哪有老师翘班骗小孩呢?

老王脸皮很厚,解释从容:“你儿子学习热情很高,进步很快,这很好,但他技术上有点粗糙,我不能多说,那会打击他的积极性。这不,我骗他我病了,躲几天,他自己多练练,就悟出来了。”

虽然逻辑有点怪,但我似乎错怪了好人,一时不知说啥。王老师推车就走,走了几步,回头喊:“哎,牛肉特价,快去啊!”

平时,王老师偶尔会接个社区活动,就是拉一帮小孩去打鼓暖场,观众都是大爷大妈和他们怀中的婴儿。可是儿子很积极,放学就去练习,穿着一身湿透的衣服回来,像是开个人专场那么认真。

有一次,我看到儿子的视频, 终于明白他的动力来源:他用架子鼓带领整个乐队演奏,时不时还有大段的Solo,打得特别放松,简直帅炸了,尤其是还有几个小女孩在舞台下,极其崇拜地看着他……

最神奇的是,家里的钢琴也被儿子重新宠幸,在钢琴前一弹就是几小时, 不知疲倦。不久后,家里多了套从王老师那里买的架子鼓,我看着客厅里左钢琴右架子鼓,真心感慨:好神奇啊,怎么就一步步地让王老师得逞了。

第二年,儿子宣布,他要考专业音乐学校。

王老师,真是伯乐啊!

伯乐的日子不太好过。艺术培训的监管开始收紧,比如,不许充值超3 个月的费用、不能一次性卖60 以上的课时等,对从业人员是不小的打击。

有一次,孩子爹下班晚了,去大排档吃东西,看到王老师一人心事重重地坐着,喝着啤酒……

孩子爹上前招呼,坐下点了几个菜、两瓶啤酒。王老师吃饱喝足话匣子打开,说他早年不爱上班,就爱玩乐器,拿过街道架子鼓比赛的名次,后来跟哥们儿搞乐队,跑酒吧串场,还倒腾过服装、贩过水果,干啥赔啥,最后才干了艺培,稳定了几年,但监管收紧、培训中心搬家,老客户就没了。

孩子爹安慰说,凡事有好坏。王老师有了几分醉意,拿起瓶子又喝了口酒,猛拍大腿说:“没错!好多人不知道,哄孩子高兴就是教学的最高境界。”

几周后,儿子在老爹的陪伴下去广州学艺,想考当地的名校。老师让他先打一段曲子试试水准,一曲结束,对方眉毛都立起来了,质问:“你是在哪儿学的鼓?全都是错!”当场,儿子吓得不会拿鼓棒了,孩子爹的心都碎了。老师最后的问题是:“你是跟骗子学的吗?”

接到父子俩的电话,我也蒙了,但老王已经搬走,揍他都找不到人。儿子走艺术道路的心志很坚决,全家只好往广州跑,找专业老师补课。

儿子最终上了川音附中,是全国最好的音乐附中之一,当然不是因为鼓打得好,而是老师发现他有“固定耳”,有极强的音感,听到的音乐可准确无误地“扒”出来,算是老天爷赏饭吃,于是破格录取。

折腾一年,结果总算是大圆满。那一年的教师节,儿子照例给老师们发问候信息,我提醒他,可别漏了老王。

“不发,他是骗子,他教的都是错的!”儿子狠狠地说。我却说:“那他也是个很好的启蒙老师。”

“好在哪儿?”儿子反问。

“他让你听了很多唱片,欣赏了很多好音乐,这都是职业培训老师不会花心思陪你干的事,他唤醒了你对音乐的初心,而且,让你找到了你自己。”

我后来倒是碰见过一次王老师,他胳膊下夹着包,递给我一张香喷喷的名片,说自己现在和影视公司合作,专门帮着小童星出道。

不知为啥,看着他递来的名片,总觉得他像电影《功夫》里的那位高人:孩子,老夫看你骨骼惊奇,乃万年难得一遇的武学奇才。

(摘自《女友·花园版》2024 年第9 期,德德德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