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香悠长,书味浓浓曾钰坤

题目: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一项阅读调查显示,有相当比例的网友倾向于传统纸质图书阅读,也有不少网友倾向于电子阅读。这两种阅读,你更倾向于哪种?请作出选择,表达你的认识和思考。

在科技快速发展的今日,阅读方式,不止于传统纸质图书,人们可以选择更为快捷便利的电子阅读。而我却依然倾向于手捧纸质书本来阅读,在悠长纸香与浓浓书味中,走完我的阅读旅程。(开篇简洁,观点鲜明)

触摸,书本这一实物载体更能让我感受到文字独有的温度。(分论点一,“触摸”二字,醒目)

不像电子阅读书本的虚拟形式,屏幕中字符与自己的距离可谓咫尺天涯,划过去了,便消逝了,真让人心不安。在纸质阅读中,我可不用担心这令我心动的文字,也许会在下一秒,便淹没在互联网信息的洪流中。我只需安静地坐着,指尖划过一个个富有生命的跳动的字符,感受文字的温度,沉浸在与书本甜蜜的约会中。看完了,我还可以将它们悉心装好,收藏于房间的书柜上,等待下一次的不期而遇。我非常沉醉这样触摸式的阅读。(三个“我”字,紧扣住了材料中的“你”字,属个人体悟)

留痕,在笔下墨水与纸张的氤氲和融合中,我更能享受与作者的思想碰撞和灵魂交流。(分论点二,“留痕”二字,精准)

正如乾隆皇帝喜欢在欣赏完名家画作之后,留下自己的钤印,证明自己对此颇为欣赏,纸质阅读的万千爱好者也喜欢在书本一隅留下自己阅读过的墨迹。用文字或线条,留下令自己心驰神往的诗或画;或用寥寥数笔,小心谨慎地圈写出自己的思考与顿悟,以随性的形式与作者的思想灵魂作碰撞。古来学者经常会在书纸上留下自己的评和注,纸质书本的形式更便于我们在书上留痕。我特别喜欢这样留痕的形式。(由乾隆皇帝写到万千爱好者,写到“我”的喜好,突出留痕的审美意义)

从心,纸质书的存在更能让我远离俗世喧嚣,沉浸于书中。(分论点三,承接“触摸”“留痕”,由外而内,写到“从心”,逻辑严密)

电子书虽便捷,却意味着更碎片化,信息更冗杂,在阅读过程中人们难以静下心来,真正意义上做到细细品味文字的深度与力度。浮躁染上心头,书籍中的深邃思想不免被轻易掠去,被留下的,可能只有电子书本这一空洞形式了。而纸质书却能让我们放下手机,远离尘嚣,寻找到心安之处。想阅读时,随意从书柜上拿出一本,甚至可“风吹翻哪页就读哪页”。

纸质书阅读与电子阅读,就像茶和咖啡,前者悠长,后者猛烈,各有其独到的特点,都不失为阅读的好方式。茶和咖啡并不抵触,也不矛盾,因人而异罢了。(比喻论证,生动形象)选择传统的纸质阅读并非逆时代发展之流,与当代社会割裂,而是返璞归真,在这个喧闹的世界中选择与自己的灵魂相遇的方式,保留阅读最简单、最原始的方式,抛去过多繁杂的形式。

纸香悠长,书味浓浓,我独倾向于纸质阅读,以承诺我与书籍际遇的誓言。

(听名师更多讲解、看升格后作文请扫下方二维码)

特邀名师谭新阳,江西省骨干教师,语文高级教师,主持过两个省级重点课题,参编教育类图书30多本,致力于散文写作,有大量原创试题刊发在各大报刊上。

问:面对选择型材料作文,有哪些写作技巧?

答:选择型作文,设题多用“有人认为……也有人认为”,然后呈现两种形式:一是“明确立场观点”,只选不比;一是“你更赞同哪一观点”或“你对哪个感触最深”,既选又比。本文属于后者,这种作文我们要注意哪些呢?其一,不能模棱两可,要果断选择。其二,突出“更”字,一定不能丢了比较,本文在这点上做得颇好,处处与电子阅读作比,甚至把纸质书阅读与电子阅读比喻成“茶和咖啡”。其三,层次要清晰,逻辑要严密,本文从“触摸”到“留痕”再到“从心”,层次十分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