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邀名师冯淑娟,北京市特级教师、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校园文学委员会理事、研究生导师。有《作文的“大米”》《走在追梦的路上》《满分作文就四步》等著述多部。
借景抒情,是通过描绘自然景色或特定环境来表达作者情感或思想的方法。写作中精心挑选并描绘特定场景,可以将其与自己的情感紧密联系起来,不动声色间触动他人心弦。《青年文摘》中有很多借景抒情的文章,非常适合学生阅读并仿写。
雨中
路过一个菜摊时,天色有些暗,内心有些许忐忑,便想着往回走。霎时,乌云聚拢,天变得暗极了。紧接着,风带着呼啸的声音由远及近。还没等我反应过来,雨便来了。在马路中央的我被这雨无情地击打着,冲刷着。随之,世界只剩雨声与我,一种强烈的孤独感袭来。
不知去往何处,就怔怔站在那里,感受着雨中世界。天空此刻黑暗无比,耳旁既喧嚣又安静。雨声掩盖住天地万物,却掩不住我的孤单。或者说,正是这雨声壮大了我的孤独。这时,雨中又传来另一种声音。远处出现一把小红伞,从菜摊处向我赶来。不多时,那把红伞在我的头顶上方出现。老板娘和蔼地笑着,温柔说道:“这把伞,你先用。”当我望向她手中的另外一把红伞,有一股暖流漫上我的心头,孤独感随即释然。我正要道声谢,她早已转身,冒着大雨走向远方。
一场雨,让我遇到了善良,未来,我也会多带一把伞,为那些需要的人们撑起一片无雨的天空。(陈经纶中学初三(1)班 杜晓晨)
点评:本期《一起躲过雨的情谊》触发小作者的生活经历,记录成文,便有了“雨中”的故事,突出了善良的主题。
生活中的一棵树
父亲有一个小院,种满各种花草树木。在一片又高又大的杨柳中,一棵低矮的石榴树显得格格不入。或许是出于对它的怜惜,又或许是对深秋果实的期待,我对它呵护有加,始终希望它像其他杨柳一样长得又高又大。清晨浇水松土,正午修剪树枝,傍晚施肥除草……石榴树就这样渐渐成为我生活的一部分。
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我独自坐在书桌前,眼里看的是面前的作业,心里却在想那棵石榴树。它会被风吹倒吗?它还能长大吗?终于熬到第二天天晴,我飞奔向小院,满眼尽是一片狼藉景象:四周的杨柳被风吹散吹折,反而是那棵石榴树因为低矮,奇迹般地躲过了风雨。尽管石榴花有些凌乱,但它的主干仍然不屈地坚挺着,在一片东倒西歪的杨柳中独有一番风度。
无论树木还是人,生来就有高大低矮之分,不必羡慕别人的高度,而是珍视自己的独特性,只要勇敢面对挑战,总能发挥自己生命的独特价值,绽放出自己的光彩!(陈经纶中学初三(1)班 郭永鑫)
点评:作者阅读《活着的生命大都柔和》后,以低矮的石榴树为描写对象,采用对比的写法,突出石榴树的精神品质。
小草
初夏的一天,我静静地坐在后院的泥土地上。绿油油的草坪上,一株株小草静静生长着,低矮而柔软。一阵微风拂过我的面庞,其中杂糅了泥土和青草的香气,给人以无限的温暖与放松。
小时候最美好的记忆便与这草坪有关,夏日躺在上面,听昆虫鸣叫,生趣盎然。但这仅限于夏日水草丰美之时——那是我童年时的想法。每当冬日来临,小草干枯,地上便仅剩下散落的枯枝与残叶。今年,寒风呼啸的冬天马上又要到了,雪花将伴着风舞蹈,跳进这片草坪,堆积出一片白茫茫大地。而此时,我手中正捧着一本书,一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跳入眼前,原来小草的生命力竟如此顽强,烈火都不能把它烧尽。原来,小草并未离去,只是在大地的怀抱里沉睡,待来年雪水融化,这些种子将被唤醒,新绿会再次覆盖在大地之上。闭上眼,我似乎从冬天里逃离出来,站在春天的原野上,聆听种子破壳而出的吟唱;又似乎走到了夏天,躺在草地上,聆听虫鸣。猛然间,我发现只要心中有草,生活就是一片“绿洲”。(陈经纶中学初三(2)班 徐国轩)
点评:文章借用三毛《小草》的题目,采用想象和写实结合的方法,借小草感悟人生道理,角度新奇,有感染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