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鲁大学管理学院的教授佐伊·钱斯有一本书,叫《影响力原则》,其中提到自己在MBA 的课堂上做过一个经典实验,让学生们花一周时间,用一枚曲别针跟别人换一个“更大、更好”的东西,看最终能换来什么。一周后,有学生换来邻居不要的坏电器、旧衣服之类的东西;有学生小有成果,换来一棵树、一尊神像,一间公寓的一周居住权,等等。而最厉害的两个学生,用一枚曲别针换来一辆二手车。怎么做到的?这俩人从曲别针开始,就宣布自己要做慈善,希望大家帮忙换一辆车,将其送给需要帮助的难民家庭。最后,他们果然打动了经销商。
钱斯把这个影响力技巧,叫作框架设定。大部分学生把这个实验框定为交换游戏,那么他们就只能换到别人不需要的东西。而换到汽车的两名学生,把它框定成“用游戏做慈善”,他们设定了一个大愿望,并把所有参与换东西的人都拉进这个愿望里,最终获得不可思议的结果。
钱斯的理论核心是,你做什么固然重要,但别人觉得你在做什么更重要。因此,你最好能让别人觉得你在做三类事:重大的事、易处理的事,以及神秘的事。这三类事是最容易对他人形成感召的。
重大的事,也叫重大框架。比如,设定一个伟大的愿景或重要的使命,它调动的,是大脑对大事的兴奋和重视。比如,通用汽车的口号是:“创造零事故、零排放、零拥堵的未来。”而劳斯莱斯的口号是:“劳斯莱斯汽车代表真正出色的工程、质量和可靠性。”后者也很厉害,但听上去就没那么激动人心。
易处理的事,也叫易处理框架。有些事让人觉得太重大,反而害怕。钱斯做过一个行为学实验,调查信用卡拖欠的原因。她认为可能是他们觉得还债这件事负担太重,太难处理,就给搁置了。假如给债务分类呢?分成娱乐、交通、饮食等,人们会不会觉得,还不上所有的钱,也许可以先还一部分?钱斯和银行合作做试验,结果发现,选择分类还款的客户,还钱速度高了12%。这个分类债务,其实就是设置了一个易处理框架。
钱斯的第三个技巧,叫作“神秘事件框架”。通过引入一点变化和不确定,来吸引大脑的注意力。“突发”“秘密”“揭露”这些字眼,都会触发对方的好奇心。
就像“蔡格尼克效应”,还没解决的问题,总会最大限度劫持我们的注意力。不确定性一旦获得解决,大脑就会把这件事抹去。正因为这样,你才要设置一点尚未解决的悬念。这也是为什么一篇名叫《十大理财错误》的文章,你很难在读到第四个错误的时候停下来。这就是神秘框架,给对方一点新奇、一点不确定,以及一点欲罢不能。
三个框架具体用哪个,要根据情境来定。而且最好的方法,是把三个框架结合起来用,让它们形成合力。比如,用曲别针换车的故事,“用汽车做慈善,改变一个人的生活”是重大框架,同时,他们还设置了易处理框架,你只需要和我们换一件自己的物品就好,这很容易做到。这两个框架的结合,产生了非常强大的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