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极端天气频发,每天关注天气状况成为很多人的日常,但你是否好奇天气预报中的降水概率是怎么测算的?是否也对明明预报有雨却不得“一日凉”而牢骚满腹?这就不得不说一下降水概率是怎么回事了。
降水概率有两种概念,一是指某地的历史气候降水概率,完全是依据历史气候资料统计计算分析得出的结果;二是在天气预报中依靠各种知识、信息和技能对未来天气进行分析后,对某时间段降水可能性给出的判断。
这里要说的是后一种情况,假如天气预报告诉我们,第二天降水概率是10%,并不是指该地区有10% 的地方会下雨,而是指第二天出现至少1 毫米的雨量或雪量的概率为10%,也就是说如果有100 次相同的情况,其中大约10 次会发生降水。
而且,气象局公布的降水概率一般以10% 为单位,当预报显示“降水概率0%”时,因为概率数值经过了四舍五入,因此并不意味着完全没降雨可能。与此同时,降水概率的高低并不代表雨量多少;降水概率与雨的强度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气象局估算降水概率的流程是这样的:首先对预报区进行细分,记录每个小区块的温度、湿度、气压等气象要素。接着,把数据与历史值比较,找出与目前天气情况相似的天气模式。然后,基于这些天气模式,工作人员会计算在类似条件下若进行百次模拟,会有多少次出现下雨或下雪的情况,以此来确定降水概率。除此之外,气象局还会运用相关的数学模型,辅以计算机模拟,来进行更精确的天气预测。
(资料来源:《科学世界》《中国气象报》,Stacy 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