枪林弹雨成大观
左轮?右轮?
美国西部片里牛仔爱用的左轮手枪真是帅!所谓“左轮”,是指枪的弹仓是轮状的,并且从左侧开合。有这个“轮子”的好处是子弹不会卡壳,遇到臭弹可以直接转过去打下一发。其实它的正式名称叫做“转轮手枪”,由于“轮子”从左边摆出的比较多,所以,中国人就俗称它“左轮手枪”。但还有一些枪转轮是从右侧摆出的,甚至还有既不左也不右,把枪“撅”开,从转轮的屁股后面填弹的。
能杀人的艺术品
古代,人们会在刀剑上精雕花纹,让兵器变成艺术品,现代人在枪上继续延续了这一传统。我国的84式工艺手枪,全枪镀金,并运用了具有民族特色的景泰蓝工艺,还在枪身上镶嵌了象牙微雕,你能看出里面雕的是“金陵十二钗”吗?
乌龟壳里藏凶器
这就是抗日影片中常常出现的“王八盒子”了。它的本名叫“日本南部十四年式8毫米手枪”,它样子虽丑,却是日军在“二战”中主要使用的手枪。这个枪的设计水平很一般,远远比不上德国造的“盒子炮”好使,再加上子弹不通用,即使缴获了也没人愿意使用。由于它的枪套很像乌龟壳,所以人们就给它起了“王八盒子”的外号,形象又解气。
笔杆子就是枪杆子
007的秘密武器来了:一支钢笔放在衣服兜里,关键时刻却能将敌人神不知鬼不觉地放倒。钢笔枪是超微型的手枪,内部构造简单,不能连发,只能单发。它的威力比较小,瞄准也不太容易,要想一枪致命风险,不小。为了弥补这个缺点,特工会在弹头上淬毒药,即使擦破点儿皮也能毒死人。
水战利器
影视剧里常看到有人为了躲避枪弹跳进河里,这确实很有效,因为水的阻力是空气的800倍,普通子弹旋转发射,在水下只前进1米~2米就失去杀伤力了。苏联为此特意研制出了水下步枪。由于空气中枪弹的陀螺稳定原理不适宜水下,所以水下步枪没有膛线,子弹不是旋转着射出的。子弹的形状也很奇特,如钉如针,又细又长。
中国创造,步枪之最
这支中国研制的95式改进型5.8毫米自动步枪堪称“神枪”,它在世界步枪家族中占有“三最”:全枪长度最短、重量最轻、威力最大。它可配备多功能刺刀、白光瞄准镜、微光瞄准镜和下挂榴弹发射器等。枪身外部材料大量使用了高强度工程塑料。从95式步枪开始,中国的国产轻武器真正走进了自主研发的新纪元。
弹雨倾盆
《植物大战僵尸》里,豌豆射手的终极形态变成了一架转管机枪,可以在短时间内发射更多的子弹。没错,转管机枪是射速最快的机枪,美国米尼岗M134转管机枪一分钟能射6000发子弹,相当于一秒钟射100发!美国大兵喜欢在直升机上用它进行武力威慑,在舰船上,它发射出的密集弹幕墙甚至能拦截导弹!
步兵大炮——RPG
电影《黑鹰坠落》里面,常能听见美军在惊恐地高呼:“RPG!RPG!”这就是火箭发射器的简称,我们也叫它“火箭筒”。它是把榴弹(多数是反装甲高爆弹)装到火箭前端,再通过筒状物发射的武器。它操作容易,造价低,火力却很强大,人称“步兵大炮”。火箭筒的发射几乎没有后坐力,因为它后面是开口的,发射时会猛烈向后喷出火焰,把后坐力抵消。但这就意味着发射者身后不能站人,否则一扣扳机就“自摆乌龙”了。
榴弹的故事
榴弹是通过爆炸产生的冲击波和破片来伤人的。老电影里的木柄手榴弹,外包一整块铸铁,爆炸出的破片数量和形状都很不可控,甚至有时只炸成左右两半,杀伤力大打折扣。现代的榴弹外皮只是工程塑料,里面包着很多事先做好的金属碎片,这些预制碎片向四周均匀炸开,杀伤力就大多了。榴弹最开始是用手扔出去的,也就是手榴弹;后来发展出用枪(榴弹发射器)射出,即为枪榴弹。
吐出子弹装午饭
轻机枪和重机枪的区别,除了体现在火力的持续性、弹药、杀伤威力等方面,还体现在外观上。两者在外观上最主要的区别就是:轻机枪用的是两脚架(携带更方便),重机枪用的是三脚架(射击更稳定)。两种脚架都能用的,就是通用机枪了。德国“二战”时期的MG34通用机枪,它的蜗型弹鼓很像装泡面的桶,传说野战条件艰苦时,曾有人用它当饭盒。
“拐弯枪”:指哪不打哪
城市反恐和巷战的时候,常常需要躲在墙角和障碍物后面射击,很可能刚伸出脑袋就被对方“爆头”了。所以人们研制出了“拐弯射击系统”,把一支手枪安在拐弯的操作平台前部,通过液晶屏瞄准,就能躲在墙后面打冷枪了。
狮吼功
轻武器里不但有残忍的杀人利器,也有和平年代不杀人的警用武器。这是一个看起来像大麦克风的东西,名字叫“定向声波驱散系统”。在大规模人群骚动时,它可以发射集束大功率噪声,使人产生不适,从而驱散人群。而且它的定向功能很强,驱散人群时,旁边的人是听不见很大声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