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需要蹦蹦跳跳,这是成长的需要,不可以随意剥夺。与此同时,儿童友好不宜以损害他人的利益为代价。
为了迎接小外孙来北京,我们很早就开始准备,先选购了宽敞的沙发床,又订了厚床垫,然后将过去保存的彩色地垫铺满客厅。28个月的小外孙进到家里,立马就在客厅的地垫上折腾起来,还咚咚咚地跑来跑去。
麻烦来了!
麻烦由此开始了。楼下年轻的某先生来敲门,抱怨道:你们家的孩子咚咚咚乱跑,我和老母亲都受不了了。如果只跑几下还可以忍受,可是总跑简直就像头上打雷,心脏不好又睡眠不好的人难以承受啊!我马上表示理解和道歉,并说明小外孙才两岁多,不知道轻重,我们想办法引导他轻一点儿走路。
晚上,全家人都给小外孙讲道理,说楼下的奶奶和叔叔身体不好,你不要咚咚咚乱跑,否则会影响他们休息,还可能会生病打针,对不对呀?小外孙瞪着大眼睛认真地听着,还点头答应下来。一会儿,他在地垫上弓着腰像小猫一样轻轻地迈步,把我们都逗乐了,也为孩子的明事理感到欣慰。谁知,刚刚过了几分钟,小外孙又咚咚咚地跑起来,完全把轻轻走路的要求抛到脑后去了。楼下以敲暖气管子的方式再次表示抗议。
这让我们一家人急得不知所措。虽然我们可以给孩子多讲道理,可是,两岁多的男孩正好动,喜欢跑跳是成长需求,怎么能抑制得住呢?但是,影响邻居休息也是不应该发生的事情,应当理解邻居的困扰。而且,小外孙计划在北京住一个月呢,这么长的时间怎么平安度过?如果只有几天,还可以去酒店住一住,时间这么长,总不能一直躲在酒店里吧!
办法总比问题多
经过全家人的仔细斟酌,我们决定采取两条应对措施,一是加强隔音,二是耐心沟通。于是我们又紧急订购了一批地垫,几乎铺满了整个客厅,连通道也铺满,同时将厚厚的沙发垫子放在客厅地垫中央,给小外孙留出一个蹦蹦跳跳的舞台,这样噪声会大幅度减小。
某天下午,我到楼下登门沟通,表示很珍惜二十多年的邻里关系,对无意中造成的干扰表示歉意,同时告知邻居我们采取的一系列改进措施。那位年轻的先生及其母亲都表示了理解。后来,我陪小外孙在小区里玩,见到那位母亲,小外孙还稚声稚气地说:“奶奶好!对不起!”那位母亲直夸孩子可爱,说噪声听不到了。
其实,采取措施后,最开心的是小外孙。他惊喜地发现有了可以自由自在蹦蹦跳跳的舞台,每天晚上,都喜欢在厚厚的沙发垫子上跳舞或者翻滚,并且拉着全家人参与或当他的观众。
姥爷的思考:
保护孩子,化解矛盾
这次小儿扰民纠纷的化解,从根本上说是遵循了儿童友好的原则,也就是说儿童优先。因为儿童受到特殊保护和优先保护这是一个法律的原则。儿童需要蹦蹦跳跳,喜欢自由奔跑,这是成长的需要,也是落实发展权的需要,应该尽可能得到满足,而不可以随意剥夺。与此同时,儿童友好不宜以损害他人的利益为代价,所以,采取一系列降低噪声的措施也完全必要。尽管如此,孩子偶尔还会发出咚咚咚的跑步声,可能还会造成一些影响,但是楼下也给予了适当的谅解,并没有再找上门来。由此我想起一句名言:“教育一个孩子需要整个村庄的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