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校单身人士联合起来

“Single Club!你们学校怎么会同意你们搞这么个社团的?”几乎所有听到我们社团名字的人,第一反应都是一脸震惊。能有什么秘诀?无非是软磨硬泡呗。

按照感情关系来分,学校里大概有三类人:撒狗粮的情侣、单身人士,以及除学习之外什么都不在乎的人。其中最不安分的就是单身的家伙。比如,我和我一个朋友,每天一起上下学,一起吃饭,经常吐槽大家的情感状态。每当身边有人宣布在一起时,我们心里多少会有点儿破防,为什么还没有人和我在一起?我们最初想做这么一个社团,只是图好玩,觉得单身的人要联合反抗那些撒狗粮的人。我们先是建了一个聊天群,没想到大家都挺狂热的,转发来转发去,有50 多人加入了。

我们俩一商量,决定把它变成真正的社团。我们去找老师,结果当场被拒,说是上不了台面。我们就跟老师舌灿莲花:single 这个词不仅有单身的意思,也有单独、独立的个体的意思,还可以延伸出unique(独特的)、diversity(多样性)的意思。不仅男女关系,友谊、亲情、师生关系也都是情感关系的组成部分,我们社团是想让每个在情感关系不顺利、有迷茫的同学得到一些温暖和陪伴,也许还能帮助他们意识到什么是健康的情感关系。总之,我每天看见老师就跟他叨叨几句,甚至在食堂里约校长吃了两次饭。后来老师建议我们改名为“伦理社”或“哲学社”,最后我们决定中文名称改为“情感关系社”,但英文名称必须保留“Single Club”。

现在我们的社团有128 人,横跨4 个年级。别的社团都只能聊相关的话题,只有我们社团群里不限制聊天内容。我们还会组织一些约谈活动。如果谁有不愉快的过往想要倾诉或讨论,我们两位社长就和他约个时间在操场上边走边聊。

在约谈中听到最多的内容,还是被拒绝。比如,高中开学不久,M 同学喜欢一位女生,表白后却被拒了。本来两人关系挺好,但之后那个女生就渐渐疏远了他,两个人的关系变得非常尴尬,连朋友都没法做。我们主要是倾听,让对方把心里话说出来,偶尔也分享一些自己的糟糕经历,让他觉得好像也不只他一个人那么惨。

还有一位S 同学,学校里大部分同学都成群结队地一起上课、吃饭,只有他总是一个人孤零零的,很难融入群体。我们没法给他硬安一个朋友,但是会和他一起吃饭聊天。其实,小学的时候我也有过类似的经历,甚至有人在我的同学录上写“我们所有人都讨厌你”。我以前有点胖,因为身材被人嘲笑,上了初中也不愿意再去交朋友,家人都不明白,为什么本来性格开朗的我突然就变得沉默了。居家网课那段时间,我瘦下来了,回到学校突然就感觉更有自信了。现在,我这个共情能力非常强的“INFP”,也能陪伴他人了。

我也想过,或许我们社团需要一些更专业的指导。后来,我们想通了,我们不是心理咨询师,而是朋友之间吃饭聊天,缓解一下日常生活的压力。

2023年5月20日,网络情人节,我们组织了一个线上传递爱的活动,请大家手绘一朵玫瑰,并写一句祝福发给我们,我们会以匿名的方式送给指定的人或随机送人。这样,那些孤单的和不敢表达的人都能加入进来。不管是谁,收到花总是会开心的。“520快乐,希望未来我们可以一起书写《夜莺与玫瑰》一样精彩的故事。”“感谢有这个活动,这样我才能借机向你表白……”

我爸妈还会调侃我,成为Single Club社长,是不是就不能谈恋爱了?我说,反正也谈不上,就再说吧!唉,还挺苦涩的。

(摘自《少年新知》2024年第3期,Shand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