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英语这件事上,我向来是很认真的。我一直期待自己能讲出一口流利的英语,不带口音和任何语法错误。为了实现这一梦想,这些年来,我每天至少用20 分钟的时间学英语。我把“英语流利说”的课程全部学完,还买了英语阅读的课程,读了很多世界名著。但是,我的英语还是不好。有一次去英国4天,前3天我基本上只讲很简单的英语,自己听了都觉得不好意思。等第4 天频道终于转换成英语以后,人已经在回程的飞机上了。
在我对自己的英语能力彻底绝望时,偶然听到一首流行歌曲,让我茅塞顿开。这首歌出自2011 年上映的美国电影《相助》,根据凯瑟琳·史托基特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成。这部影片揭示了美国黑人民权运动之前的美国社会面貌。这首歌曲,是一个黑人女仆唱给一个白人女孩听的。它的歌词是:You is smart,you is kind,you is important…
我觉得很不公平。设想一下,如果我说you is,那所有人都会对我翻白眼,这么简单的错误,也好意思?可她说you is,怎么就变成流行歌曲了呢?后来有人告诉我,世界上一共有15 种发音、语法略有差异的英语。有些黑人国家,就是把you are 说成you is 的。想想也是,只要她把意思表达清楚了,她不说you are,说you is,又妨碍到我们什么了呢?
语言就是一种交流的工具。在我看来,在英语国家说英语时,重要的不是没有口音,也不是语法完美无瑕,而是语义清楚、说话清晰并充满自信。英语母语者非常容易听懂非母语者的英语,你只要把一两个关键词蹦出来,读音别错得太离谱,他们就能根据当时的情境,猜测出你的意思。
想把英语说得不带口音,还没有错误,这不太可能,也没有必要。如果听说某个人的英语说得像母语一样好,你最好理解成这是一种恭维。在我接触的人中,还没有碰到过这样真正的高手。
有一次在美国,我去托儿所接孩子。一个老师突然冲出来,跟我说了一大堆话,我竟然一个词也没听懂。我定定神对他说:“很抱歉,你刚才说的话我完全没有听懂,请你重复一遍,速度慢一点,谢谢。”他重复了一遍,这次我听懂了。他说的是有些孩子把饭盒放在地上,招来了蚂蚁,希望家长以后把孩子的饭盒包挂在墙上的钉子上,等等。我是来接孩子的,他跟我突如其来地说蚂蚁这种话题,并且夹杂着很多俚语,我当然不可能立刻听懂。
所以,当我们掌握了一定的单词量和基本语法以后,一定要学会用那种充满自信的方式理直气壮地去讲英语。如果对方听不懂,也可能是他的母语没学好。如果你听不懂对方,也可能是他没有表达清楚。世界上有很多即使讲母语也词不达意的人。
当然,如果考试的话,请按标准答案进行。但在日常交流中, 说you are还是you is,管它呢,爱怎么说就怎么说吧。
(摘自《少年新知》2024年第6期,厚秋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