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潭街道是北京市东城区教育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在3.06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共有幼儿园、中学、小学21所。为让孩子们在迈出校门、走出家门后,仍能沐浴在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中,龙潭街道不断将家庭教育指导作为公共服务重要内容,从而孕化形成了从一元到多元的“教联体”“网络时代”新模式。
竭力实现“教联体”“Wi-Fi信号”全覆盖
孩子们没有了老师的“庇佑”,离开了家长的呵护,仿佛进入到一个由全新社会单元组成的“无线局域网络”中,街道社区的重要职责之一就是创造条件,使良好育人氛围WIFI信号全覆盖。一直以来,龙潭街道善抓专业力量和智力优势,紧紧依托东城区街道级“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师工作站分中心”,加强和家庭教育指导老师的沟通与联系,为地区家长提供“家门口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得到了家长们的认可和欢迎。由龙潭街道组织专业家庭教育指导师策划编辑出版的《家庭教育难题60解》更是成为众多家长“寻医问药”的智囊典籍工具书。此外,龙潭街道还坚持通过“请进来”“约起来”“抓过来”等方式,持续为“教联体”建设“打出一手好牌”:
● 与北京幼儿体育协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尝试探索幼儿体育与健康成长的关系,让孩子们动出灵性、玩出个性、跑出韧性、赛出德行。依托“龙潭街道足协”组织开展“足球小将绽放社区”训练营、少儿体能挑战赛、“龙潭社区杯”儿童足球嘉年华等活动,培养孩子对足球的兴趣。
● 邀请幼儿园老师走进社区参与公益早教服务,向新手父母传递科学育儿理念、提供优质的早教支持。
● 带领地区学校负责人代表到秦皇岛调研帆船比赛项目,合力将其引入到有着湖面资源的龙潭地区进行发展,希望能为孩子们增强运动技能提供更多尝试。
不断畅通“教联体”“无线数据链路”
有了“丝滑”的外在环境,孩子成长另一条非常重要的原则就是“适配化”。龙潭街道在社区城市空间建设和活动场景打造上始终践行儿童优先原则,逐步实现“无线数据链路”的资源整合和结点打通。
● 按照布局合理化、功能多样化原则,完成对社区儿童之家的改造升级,为孩子们提供课外学习和娱乐场所,使其成为守护孩子健康成长的“第二个家”。
● 为解除“双职工”家长的后顾之忧,幸福社区尝试与地区养老机构合作开办托管班,让假期的孩子也能有人管。
● 依托地区单位,建立起“北京市少年宫儿童课外活动之家”“龙潭公园爱国主义教育之家”“角楼图书馆服务实践之家”等,通过联责任、联资源、联空间的方式,为“教联体”开展教育实践活动搭建平台。
● 广泛开展“助企惠民”活动,引导地区校外艺术机构推出优惠套餐,让孩子和家长得实惠。
● 光明社区在小区改造过程中留住了历经几十年“风吹雨打”的“大象滑梯”,锁住几代人的乡愁记忆。
有效实现“教联体”成效的迭代升级
时代在发展,给孩子搭建的平台同样需要与时俱进。龙潭街道坚持以需求为导向,以实效为标准,拓展公共服务体系新路径。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科普、体育、德育等实践活动,为孩子们参与文化学习、艺术活动、劳动教育、科学教育、社会实践等提供全方位保障。比如,聚焦传统节日,打造“悦·社区”美育行动,通过绘画写生、手工制作、非遗体验等,让孩子们从小树立起文化自信;为进一步弘扬志愿服务精神,树立起“我是未来小主人”“生态位”意识,龙潭街道依托“小小管家”品牌,带领孩子们一起参与到垃圾分类,美化楼道,宣传违规电动三、四轮车治理,慰问孤寡老人活动中,以“小手拉大手”的方式为基层治理注入新活力。
家里练不出千里马,花盆里栽不出万年松。街道社区是家校社共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唯有大家齐心协力,紧紧围绕孩子在校内外学习生活的时间轴和空间场,提供全方位、全过程无条件的保障,凝聚起“人人、事事、时时、处处”育人合力,才能使“教联体”的矢量再加倍,力量再加强,能量再释放,效量再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