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怕不怕,失败算什么

今天区域活动时,峻熙兴奋地跟老师说:“老师,我今天要搭个天安门,十一假期我去天安门玩了!”说完他开始投入到搭建当中。他将两根积木立在地上,在上面搭了一个拱形的积木当作大门,之后又横向搭了好几个这样的大门。

第一层搭好后,峻熙准备封顶,却不小心把下面的一层积木都碰倒了。看着倒塌的积木,峻熙有些失落,不过他很快又开始尝试搭建,但这次还是没有成功。这时,同在建筑区的果果跑过来问:“你干吗呢?在搭施工现场吗?”峻熙听到了果果的话,突然站起来说:“没有,没有,这不是倒了嘛。”

第二天游戏的时候,峻熙选择了去玩益智玩具。老师走过去询问:“峻熙,你昨天不是想搭建天安门吗?今天怎么不搭了?”“不搭了,总倒!”看到峻熙这样沮丧,老师觉得应该做点什么帮助峻熙完成这次搭建任务,并帮助孩子提升抗挫能力。

支持孩子的想法,帮助他重拾信心

峻熙是在积木搭建遇到挫折之后才放弃的,为了鼓励他重新启动搭建游戏,我想首先要做的就是帮助他重拾信心,直面问题。我先对峻熙的想法表示了肯定:“峻熙,你的天安门想法很棒,而且非常适合建筑区的主题。我相信你一定能够搭建出一个非常壮观的天安门。”接着,我适当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不过,在搭建之前,我们或许可以先一起讨论一下天安门的结构,比如它有哪些主要部分,每一部分应该怎么搭建。这样,我们在搭建的时候就能更有头绪,也能更好地应对昨天那样的情况。”与此同时,我找出一本书,鼓励峻熙详细地观察上面画的天安门,包括大门的形状、楼层的高度、屋顶的样式等,并分享了一些关于天安门的知识,帮助他更全面地了解天安门的结构。这个过程好像让峻熙对搭建重新有了信心。

引导孩子主动发现问题,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抗挫能力

抗挫能力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建立起来的,因此,在峻熙开始搭建后,我密切地关注他的一举一动,并适时地引导他主动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当峻熙因为拱形大门难以封顶而导致整个结构倒塌时,我走过去问他:“峻熙,你觉得天安门为什么会倒塌呢?是不是我们在搭建的过程中有什么问题?”在我的引导下,峻熙开始主动思考问题的原因。他仔细观察了倒塌的结构,并尝试分析其中的问题。经过一番思考,他意识到,可能是拱形大门的设计不太牢固,导致封顶时容易倒塌。这时,我进一步引导他:“那我们能不能想个办法,让拱形大门更加牢固呢?比如,我们可以试着改变一下大门的形状,或者增加一些支撑结构。”我提供了一些额外的积木和材料,让他尝试不同的搭建方法。同时,我也鼓励他与其他小朋友合作,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最终,峻熙通过不断的调整大门的形状和支撑结构,尝试不同的搭建方式,终于找到了一个牢固的搭建方法,成功搭建出了天安门的主体结构。虽然在这个过程中,遇到了不少挑战,但峻熙的坚持和积极解决问题的态度,让他最终克服了困难,取得了成功。

抗挫品格就是要培养孩子接受失败以及调整状态继续尝试的意识和能力,我们经常说的“越挫越勇”“百折不挠”,就是对抗挫品格的最佳诠释。

专家解析

在案例一中,我们可以看到孩子们内心不服输的一面,虽然他们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但仍一次又一次坚持尝试,认准目标就不放弃。孩子抵抗挫折的能力,一定是在一次又一次的失败和困境中历练出来的。

案例二则从成人的视角,让我们清晰地看到老师是如何让一个“自我放弃”的孩子重整旗鼓,并最终获得成功的。因此,家长在日常生活中也要学会引导、适当放手,在安全的前提下,让孩子自己去体验、经历。同时,当孩子失去信心,缺乏方法和经验的时候,家长要积极主动地给予鼓励和帮助,做好孩子的“脚手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