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舒适的亲子心理边界

关键词:亲子关系;心理边界;活动设计;高中生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24)24-0038-03

【活动理念】

心理边界清晰、厚薄适度,双方社会功能较好,适应能力强,就能够建立稳定、良好的情感关系。每个家庭的适宜边界线需要亲子双方在接触时间、个人空间、情绪空间、讯息空间、对话空间和决定空间等多个维度进行协调,明确合适的界线后再确认代间阶层角色,建立多维、舒适的亲子心理边界。

【活动背景】

高中生的心理发展进入了埃里克森提出的自我同一性阶段。学生的自我意识与身体发育逐渐趋于成熟,成为独立个体的愿望越发强烈,与父母争取权利、不断划分边界的事情屡屡发生。大多数父母由于习惯性沿用孩子在幼时的教养方式,难以与孩子就新的心理边界形成共识,常为相互“越界”引发矛盾冲突而苦恼。因此,如何引导学生与家长共同建立个性化的心理边界,使彼此在边界内履行好各自的职责,形成良好的家庭氛围,为高考助力,是高中阶段构建和谐亲子关系的重点之一。

【活动目标】

1.知识与技能:(1)了解并理解家庭边界理论中的接近性和代间阶层性概念;(2)对自己家庭的现有家庭边界模式形成清晰的认知,习得建立合理边界的技能。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讨论、举例等过程,掌握建立舒适亲子心理边界的方法;(2)通过制作亲子秘籍的过程,掌握调节亲子边界的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对于心理边界在亲子关系上的影响更敏感;(2)在生活中,形成建立舒适亲子心理边界的意识。

【活动方法】

讲授法,小组讨论。

【活动对象】

高一学生

【活动时长】

45分钟

【活动过程】

一、导入阶段

教师:欢迎同学们来到今天的心理课堂,说起高中生活,曾经有一部很火的、描写高中生学习生活的电视剧(课件呈现图片),叫……

生:小欢喜!

师:看来很多同学都看过,这里呈现了好几种不同的亲子关系样态,如果你家也有类似的亲子相处模式,请举手(课件列出了以下几种亲子关系表现)。

(1)与父母在一起的时间太少。

(2)觉得没有私人空间。

(3)不能直接说出自己的观点。

(4)不能理解彼此的情绪。

(5)不愿与父母分享小秘密。

(6)父母总是替你做决定。

由学生举手表示自己的情况是否符合叙述。

师:看来,有上述情况的同学还挺多的。以上这六种表现,分别代表亲子边界的一个维度,在这节课,我们要从这六个方面寻找舒适的亲子心理边界。

二、团体转换阶段

师:有学者认为边界概念应包含有两类,一类是用物理概念来定义领域,即接近性的概念;而另一类则须包含逻辑方面的观点,以角色或代间阶层来说明家庭边界。

代间阶层性指家庭系统的角色功能运作,是指对于父母次系统角色行为层次的期待,即父母要负起照顾子女的角色,分为抚育、控制、联盟、友伴四类。接近性指人际边界的可渗透程度。Wood以下列六个维度来表示家庭成员分享的程度。

(1)接触时间维度:家人在一起的时间,及使用时间的方式(如工作、游戏)。

(2)个人空间维度:其领域包含围绕在各自身体周围的空间及身体本身。

(3)讯息空间维度:有关个人事实资料的陈述,包括个人的思想、感觉、观点。

(4)情绪空间维度:家庭成员分享情绪空间的程度,包括允许个人开放地表达情绪的程度和情绪传染的程度。

(5)对话空间维度:指某些家庭成员之间的私密性谈话,反映出家庭内的接近形态。

(6)决定空间维度:指家庭内的决定由整个家庭、次系统或个人操控的程度。

师:请同学们打开桌上的亲子秘籍,判断每个案例中的亲子双方触及了哪条边界领域?

学生分为六个小组,分别找到自己组所对应的表现形式。

(1)与父母在一起的时间太少(接触时间维度)。

(2)觉得没有私人空间(个人空间维度)。

(3)不能坦白地说出自己的观点(讯息空间维度)。

(4)不能理解彼此的情绪(情绪空间维度)。

(5)不愿与父母分享小秘密(对话空间维度)。

(6)父母总是替你做决定(决定空间维度)。

三、团体工作阶段

(一)制作亲子边界卡

师:我们已经替故事中的少年们找到了他们各自在亲子心理边界方面出现问题的维度,接下来请同学们回忆自己和父母相处时的状态,并为自己的亲子关系在各个领域的满意程度打分,其中,请尤其注意越界的情况。

1.如果你对这个边界的亲子关系非常满意,请将这个领域的爱心用红笔涂满。如果你的满意度是50%,涂一半,以此类推。

2.在爱心花瓣的背后写上你认为可以改进的方面。

学生制作亲子边界卡。

(二)讨论建立边界的方法(结合父母越界和我们越界两方面)

师:根据满意度打分情况,请去自己所得的六个维度的打分中,分数最高的那一维度的小组。

学生重新分组。

师:现在坐在一起的同学都是在同一维度做得比较好的同学,请同学们讨论,自己在这个领域做得好的秘诀是什么?边界是如何把握的?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三)记录与辩论

学生在小组中分享建立边界的方法,在讨论中,尤其注意影响和跨越父母边界的部分(此过程中,允许各维度打分较低的学生对高分组提出的建议进行反驳与辩论)。

1.接触时间维度

生1:和父母共处的时间不要太多也不要太少,像我们这种一周回一次家的人,周末大概一起聊天两三个小时就可以了。

生2:要迁就爸爸妈妈的空余时间,不要太任性,在自己没事干的时候才去找父母。

2.个人空间维度

生3:不要把自己封闭起来,“耍酷”不跟爸爸妈妈沟通,这样家长会担心。要允许爸爸妈妈进自己的房间。

生4:可以有自己的小秘密,比如像日记之类的隐私物品要自己保存好,其他的东西还是要光明正大。

3.讯息空间维度

生5:学校有要紧的事要跟爸爸妈妈讲,也要问问爸爸妈妈对一些重要问题的看法,搜集资料,注意听取家长的意见。

生6:要自己想想需要沟通哪类信息,多和父母商量。

4.情绪空间维度

生7:开心的事一定要与家人分享,这样大家都会比较开心。

生8:难过的事情也应该向父母倾诉,爸爸妈妈会安慰你,增进感情(这点有一些同学会反驳,如担心父母不能理解的话反而会更难过等)。

5.对话空间维度

生9:可以事先跟爸爸妈妈说好,最好不要总是问某些方面的问题。

生10:自己想谈的话题也可以主动多跟爸爸妈妈聊聊。

6.决定空间维度

生11:要自己做决定,但也要听听爸爸妈妈的意见(也有学生提到,亲子因想法不同而产生过许多矛盾,可以在争论中寻找亲子决定权的互相平衡)。

生12:重大的决定可以听从父母的意见(有关“重大”的界定,也引起了激烈讨论)。

四、团体结束阶段

师:请同学们根据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打分,如果采用本节课所提到的方法,你的边界满意度将会如何?请用金黄色的笔表示你的满意度。

学生为亲子边界卡增色。

师:这是上次家长会中,爸爸妈妈为我们的亲子关系打的分数。请打开面前的信封,看看你们的爸爸妈妈为亲子边界打的分数跟你们的差别在哪里。这节课中,我们已经知道了自己所希望的边界在哪里,请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讨论,看看怎样的亲子边界能让彼此都满意,应该建立哪类(抚育、控制、联盟、友伴)抚养关系。

学生查看父母为亲子边界打的分数。

【活动反思】

本课主题取自生活,切入点小且新。热门影视素材、学生心声答案、自制亲子秘籍、小组分享活动以及亲子心理边界这一新颖主题,均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共鸣。且本课贴近高一学生生活实际,使学生通过改善亲子关系,达到提升幸福感的目的。本课设计的亮点在于从心理边界这一概念入手辅导亲子关系问题,与以往从感恩、沟通方式等切入的课相比,角度新颖。

四个活动环节由浅到深,环环相扣。从“导入心理边界”到“剖析心理边界”再到“明确心理边界”最后到“完善心理边界”,环环相扣,层层递进。从定义、剖析、表现、运用等方面系统地教授了家庭边界图这一新知识点,再从他人故事到自身探索,使学生明白:许多亲子间的矛盾冲突,都是因为未把握好边界所致。最后通过制作时间秘籍,帮助学生探索自己家庭中最佳的亲子心理边界,兼顾接近性和代间阶层性。

团体氛围融洽、积极,效果较为显著。亲子关系是困扰学生的重要问题之一,学生与本课素材中的主人公以及在与同学的讨论中都产生了极大共鸣。在分享环节,学生了解到在实际生活中,边界把控良好的家庭是如何树立和界定界线的,具有学习意义。最后的制作亲子秘籍,又给了学生回归内心、探索自我、沉静思考的空间。在精致的道具、取自生活的素材以及恰当的教学设计共同作用下,学生很愿意将自己的感受与他人分享,积极投入课堂。

亲子关系一方是父母,一方是子女,只有两边都满意,双方共同努力,彼此互相支持,又有恰当距离,才能建立幸福、和谐的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