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家访: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家访工作实施路径探索

摘要: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家访工作是以积极心理学为理论基础,采用积极心理学应用技术,针对学生核心问题,一对一定制家访方案。在家访中,融合体验式“家庭会议”形式,了解、掌握学生在家表现和家庭教育状况等信息,针对核心问题讨论形成个性化成长方案。同时提供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优化家长教育方法,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幸福生活奠定基础。从积极家访计划阶段、执行阶段、总结阶段三个方面阐述了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家访工作的实施路径。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积极家访;家访工作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24)24-0056-04

家访是家校协同育人、教师进行个别家庭教育指导的有效方式。不过,目前的家访工作存在一些问题,如家访所涉及的内容范围过于狭窄,多为教师向家长反馈学生在校期间的表现、学习情况等;家访形式多是告状式、说教式、责问式等;家访的交流内容有时并不深入,无法彻底解决问题……我校在积极心理学理念和方法的指导下,创新家访形式,进行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学生家访工作——“积极家访”的实践与探索。积极心理学强调从积极的视角看待家长和学生,关注家长、学生身上的发展潜能、积极品质和积极力量,帮助个体获得更幸福美好的生活。而家庭会议指由全体成员参加,通过沟通与交流,分享彼此情感,讨论面临的困难挫折,正式表达个人观点,寻求理解和帮助,以期达成共识,进而增进亲子关系[1]。教师针对学生核心问题,一对一定制家访方案。在家访中,融合体验式“家庭会议”形式,了解、掌握学生在家表现和家庭教育状况等,针对核心问题形成个性化成长方案,同时提供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优化家长教育方法,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幸福生活奠定基础,以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2]。本文从积极家访计划阶段、执行阶段、总结阶段三个方面介绍了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家访工作的实施路径(见图1)。

一、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家访工作的计划阶段

(一)学校高度重视,全员培训,认真部署工作

第一,设计积极家访资源包。根据积极教育核心模型[3],设计11个板块共27个积极家访工具,形成积极家访资源包。积极家访资源包详细介绍了每个主题的目标、理论基础,家访工具使用程序、对象和时段等。

第二,成立积极家访先行部队。从小学低段、高段,初中七年级、八年级分别选出一位教师,成立积极家访先行部队,共同学习积极心理学理论和积极家访资源包内容。心理教师对先行部队进行一对一指导,并根据学情设计家访方案并实施。如针对脾气暴躁、经常情绪失控的七年级学生小A,确定“我的抗逆力资源包”“三件好事练习”“绘制家庭优势树”等体验活动,和家长一起帮助孩子学会调节消极情绪,积累积极资源,培养积极情绪。

第三,组织全校教师专题培训。组织全校教师参加积极家访专题培训,培训采用“理论+案例分享”形式,由心理教师先进行积极家访理论分享,积极家访先行部队教师从情绪、自我、投入、成就等主题进行案例分享。最后结合所分享的案例,深入浅出地介绍积极家访操作指南,让教师们对积极家访的理念和操作方式有更深入的理解。

第四,制定积极家访工作方案。学校制定《家访工作实施方案》,成立以校长书记为组长,德育副校长为副组长,中层干部和年级段长为成员的领导小组,详细部署家访工作。鼓励全体教师在班主任的带领下,根据学生年龄段特点和家庭特点,对有需要的家庭及学生采用积极家访形式,进行家庭教育指导,调动家庭教育积极因素,促进孩子及家庭健康成长、幸福生活。

(二)教师积极准备,明确问题,定制个人方案

第一,确定家访对象,分批家访。积极家访更适合教师在与学生较为熟悉之后使用。针对学生家访工作,可采用“普通家访+积极家访”形式,在以普通家访为基础的前提下,分批组织积极家访。对此,分析整理班级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共性和个性问题,根据学生情况选择积极家访对象,把在学习、生活中遇到困难的学生优先作为积极家访对象,提高家访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第二,了解学生情况,明确问题。在家访前,多渠道、多方面收集、整理学生在学校的基本情况和家庭情况。全面了解学生的信息后,总结归纳学生的性格特点和行为方式,梳理其中的核心部分作为当次家访要解决的问题。还可将核心问题提前与家长交流,主动征求家长意见,便于家长提前准备议题。积极家访的主题是解决问题,不是为了批判某一个人,因此所选取的议题要积极,对事不对人。比如,把“孩子做作业注意力不集中怎么办”改为“如何提高写作业的效率”。

第三,私人定制方案,积极准备。针对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定制积极家访方案,做到一个学生一个家访方案,即“一生一案”。在方案中,明确家访目的和家访活动,设计好家访流程。家访活动要围绕家访目的,采用“积极家访工具”(见表1)。比如,对于思维敏捷,但习惯不是很好、学习无目标、成绩不稳定的六年级学生小B,采用SMART目标工具,讨论、制定学习和生活目标。方案制定好后,做好家访准备工作,如提前布置作业,准备好家访所需的主持词、记录单、积极活动练习单等材料。

二、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家访工作的执行阶段

积极家访是一场实施“私人定制方案”的家庭教育辅导过程,在实践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表达积极家访目的

家访开始时,教师要肯定孩子在学校进步或努力的地方,介绍本次家访的形式和目的,比如,“此次家访是学校对探索家访新模式的一次尝试,专业心理老师、家庭教育专家会到家庭中,组织进行体验式的家庭活动,也就是家庭会议”。

(二)学习积极家访流程

由教师介绍积极家访的基本流程,包括致谢欣赏、议题研讨、确定方案、欢乐时光等,同时确定主持人和记录员。第一次家访可以由教师带领主持,后期可以由孩子或家长主持。

(三)开始积极家庭会议

首先是致谢欣赏。除了家长夸赞孩子,孩子也要夸赞家长,夫妻间要互相夸赞。教师在此环节前要对夸赞方式进行说明:感谢和欣赏要有细节、有事例。如在小C的家访中,爸爸细数着小C的优点和长处及到初中阶段的变化,说着妈妈这么多年的不容易,几度哽咽。小C看在眼里,虽未言语,但能感受到爸爸妈妈对他的爱,拉近了亲子间的距离。

其后是议题讨论。根据事前确认的议题,围绕“私人定制方案”组织家庭体验式活动。根据家长和孩子的反应,适当调整家访的时间内容等。如针对小D紧张的亲子关系和不自信的特点,设计了“积极反馈法”和“积极他人介绍”等体验式活动。先通过“积极反馈法”将教师看到的小D优点反馈给家长。接着,通过“积极他人介绍”,让父母分别写出孩子最“闪光”的一个故事,总结孩子的优势。在对小D家访的过程中,对于写出孩子的优点一事,妈妈欣然答应并顺畅书写,爸爸却觉得“这没有什么好写的”“想不到她有什么闪光点”。其后,在一步步引导下,爸爸的态度发生了转变——从排斥到接受,再到投入,并提起小D在每天放学后自觉学习两小时,积极参加班级活动,用心准备演讲稿等。小D也通过绘制家庭优势树,发现爸爸是一个正直、工作精益求精的工作达人,也是一个经常给他炖鸡汤补身体的“温暖老爸”。这样的体验活动让家长孩子看到了彼此的优点,拉近了亲子关系。

最后,确定方案。教师在家访中要耐心倾听,用心共情,进一步了解学生的家庭信息,评估学生的学习生活状况,讨论形成符合其发展的个性化成长方案。比如,针对情绪会突然崩溃的小E同学,老师聚焦近期他因为考试不满意而情绪崩溃的事情,通过“抗逆力资源包”,一步步帮助他发现处理消极情绪的合理方法,并将这些资源圈画在“抗逆力资源包”练习单上,便于其后期使用,应对消极情绪。

(四)总结积极家庭会议

会议结束后,由孩子总结本次会议内容,讨论并明确实践作业。如针对做事难坚持的孩子,布置完成“成就项目手册”,寻找自己特别感兴趣、有意义、通过努力可独立完成的事情,制订具体行动计划,来提升其实现有价值目标的能力。最后,教师组织欢乐时光环节,让大家一起品味美食、拥抱或击掌、参与简单有趣的游戏等,加强彼此间的联结,圆满结束家庭会议。

三、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家访工作的总结阶段

(一)教师长期跟踪,督促实践

学生面临的问题往往比较复杂,教师在家访完成后,需要对已家访的学生建立跟踪机制,了解家长和孩子是否坚持实践个性化成长方案,追踪学生相关问题是否得到有效解决,同时将家访后学生在校的表现情况及时反馈给家长,进一步巩固和提高家访实效。

(二)教师记录反思,总结经验

家访后,教师需做好记录和反思工作,记录家访的过程和发现的问题,反思家访过程中的得与失。同时提交家访典型案例,参加“积极家访 ‘育’见幸福”家访故事征集评比活动,把积极家访的经验传递给其他教师。

(三)学校分享表彰,推广经验

组织“讲积极家访故事”演讲比赛、“积极家访 ‘育’见幸福”家访故事征集评比等活动,并表彰先进。教师还可以分享在家访中如何调动家庭教育的积极因素、激发孩子的潜能等经验,巩固家访工作的典型案例、优秀的做法和经验,提高教师家访的积极性,推广优秀家访经验。

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家访工作的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首先,促进家校沟通。在积极家访中,大家从积极正向角度,共同商量,解决问题,提高学生和家庭的积极性,亲子、师生和家校关系更和谐,形成了积极教育合力;帮助家长改变教育观念,优化教育方法,更好达成学生成长目标。其次,助力学生幸福成长。积极家访关注学生的学业能力和品格幸福,针对个体情况定制方案,针对性强,行动目标明确,有利于家长或学生调整认知,形成行动方案,促进学生学业能力的提升,优势美德与幸福能力的发展。再次,提升教师育人水平。教师通过积极家访,更加贴近学生、贴近家长,提升学生工作有效性,增强了教师工作的责任感和自豪感。与此同时,教师在过程中还能不断学习积极家访的科学理论知识,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了锻炼,提升自身的育人水平。

参考文献

[1]邹京村,俞爱宗. 小学生家庭会议的认识基础探讨[J]. 教育现代化,2018(5):345-347.

[2]黄上峰. 高校家访工作创新路径的探索[J].新西部,2017(7). 121-122.

[3]曾光,赵昱鲲等. 幸福的科学:积极心理学在教育中的应用[M].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