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标评量技术”在初中心理课堂中的实践运用

摘要:“坐标评量技术”是以“坐标轴”为载体,通过焦点解决短期疗法中心理评量技术绘制状态曲线,不仅可以利用量化的数值协助学生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还能连点成线,分析、预测曲线图等,对于初中心理课堂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从而从心理发生发展的“知情意行”规律上帮助学生客观审视问题、深入感悟情感体验、有效指导现实行动。

关键词:心理课堂;心理评量技术;思维发展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24)22-0033-03

“坐标评量技术”是心理评量技术的变式和升级。心理评量技术是将个体的感受、态度、动机与想法等抽象概念转变成具体的量化数值,使个体可以清晰地看到自己的当下状态、未来状态以及改变状态[1]。如以1至10分为量尺,1代表“非常不满意”,10代表“非常满意”,询问当事人现状所在的分数、理想分数、再进1分后的不同,以及如何提高1分的方法等。

“坐标评量技术”是用坐标将个体的心理状态按时间有序呈现,以“时间”为横坐标,以心理状态为纵坐标,在1至10分的连续体上为各个时间点打分,连点成线。相比于经典的心理评量技术,“坐标评量技术”可在原有单个数值基础上进行更多、更复杂的分析。初中生的逻辑思维层次在很大程度上仍处在形式逻辑思维阶段,离不开直观形象的支撑,“坐标评量技术”正好为学生的思维发展提供了平台。

一、分析坐标“曲线图”,客观审视问题

在平面坐标系中,一旦有了多个点,就可以连成曲线。曲线图是利用曲线的升、降变化来表示被研究现象发展变化趋势的一种图形。“坐标评量技术”以“时间”为横坐标,以学生的心理表现为纵坐标,将学生的特定感受以“曲线图”的方式呈现在时间序列中,直观且清晰,方便学生客观审视自己的表现,采取有效行动。

初中学习的难度较小学阶段有大幅提升,同时面临中考的压力,学生非常在意考试成绩,我为初三学生设计了“一张试卷引发的……”一课。在课堂导入环节,呈现了几幅“成绩曲线图”,让学生选出其想要的曲线,大部分学生会选择“直线上升型”,个别学生选择了“波动上升型”。这表明学生都期望有好的成绩表现,这个活动也让学生对“坐标曲线图”有了初步认知。

接着,请学生自行绘制图形:横坐标“时间轴”分别以初二下学期期末、初三第一次模拟、初三第二次模拟……为时间节点,纵坐标为“考试成绩”,学生根据自己的成绩情况自行决定以多大数值为单位,如可以300分为最小值,以20分为单位。学生呈现出的图形虽然各异,但均以“波动”为特点,无“直线上升型”,学生可直观感知到“有升有降的成绩波动才是现实和常态”。

随后,改成以“情绪感受”为纵坐标,标识出每次考试成绩下的情绪赋值感受,比如当初三一模考400分时,是非常开心的(7分),二模考340分,是不开心的(2分),三模成绩又回升到410分,情绪感受也飙升到最高(10分),以此类推。学生可以直观看到自己的“情绪感受曲线”与“成绩曲线”的关系。二者在前期呈相同趋势,考得好心情好,考得差心情差;而到后期可能会出现考得好,心情赋值也较低的情况。也即学生常说的“这一次考好了也不敢开心,因为担心下次考不好。”当两条舞动的曲线同时出现在坐标轴中,学生就有了“恍然大悟”之感。教师引导学生就曲线发表感受,再回到其自身,寻找解决办法。

初中生处在自我中心主义时期,较难全面、客观地看待问题,常易因考试成绩陷入情绪旋涡中。在本节课中,教师首先需要引领学生在时间进程中看到事情的全貌,以及他们在事情发展过程中的情绪反应、应对方法等,进而才能更加理性地寻找有效解决问题的方法。坐标评量技术让学生直观看到问题,并能在班级团体动力中,作为第三方审视“学习与考试”的关系,思考该如何看待考试,梳理情绪感受,真正为学习助力。

二、探讨坐标“最值”,激活情感体验

从心理评量技术来看,坐标系中的每一个“值”都有其意义,都是个体彼时彼刻心理状态的反映。这也是评量技术的明显优势所在——促使个体看“事件”时不再使用非黑即白的二分法,而是把它看成一个连续体[2]。根据心理学的峰—终定律(peak-end rule),个体体验一项事物之后,所能记住的只是在高峰时(无论是正向的还是负向的)与结束时的体验,而在过程中好与不好体验的比重、好与不好体验的时间长短,对记忆几乎没有影响[3]。学生在“最值”时,情绪体验最为强烈,教师可带领学生一起分析其中更有代表性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当时的情绪感受、真实想法以及相应行为。

(一)最小值

在自信主题心理课“我凭 自信”中,为了引出自信心的重要性和其所带来的影响力,我以学长的学习经历为例,用坐标轴的方式呈现了学长的故事。横坐标是初中以来的大考名称,以时间线排列:初一上期末、初一下期末、初二上期末、初二下期末、初三一模、初三二模……直至中考前的模拟考,纵坐标是学生数学学科的学习成绩。学长的成绩曲线图波动较大,询问学生“猜一猜在最低点,学长可能会想些什么、做些什么?”“接连经历了几次退步,你觉得学长对于学习的自信心如何?”“从中考前的一次成绩来看,你觉得学长中考能实现重点高中的目标吗”等问题。

看他人的故事,思自己的成长。学生针对学长案例的讨论过程,其实也是在进行自我分析。比如有学生回应道“我觉得学长的学习自信心还是很强的,越是在低谷期,越能发现知识漏洞,虽然痛苦,但补上就是掌握了。”“数学分数才刚刚及格,我觉得学长可能要降低升学目标了。”这些其实正是学生本人对于自信心、目标和行动力的态度。教师公布学长的中考成绩,并且播放学长录制的寄语视频,用更加真实、立体的方式促使学生收拾心情、坚定信心、坚持行动。

(二)最大值

在自我管理主题心理课“我和游戏”中,为了让学生辨别游戏带来的利和弊,感悟游戏背后的心理需求,设计了“我和游戏的爱恨情仇”活动。活动要求学生以小学、初中直至现在的时间为横坐标,以“玩游戏的频繁程度”为纵坐标(不玩、偶尔玩、时常玩、经常玩、频繁玩),画下自己从小到大所玩的游戏以及频率,并将其用曲线连接起来。询问学生“玩游戏最频繁的时候发生在什么时间?”“在那段时间,游戏带来了什么?又带走了什么?”很多学生在小学中段就开始较多地接触游戏,寒暑假、疫情期间是玩游戏最多的时候,游戏带来的是快乐、成就感,同时也有空虚感、近视、亲子矛盾等问题。

三、预测坐标“走向”,催化现实行动

运用评量技术可以让学生原本表述不清楚的信息变得清晰,也可以让已经清晰的信息变得更为具体[2]。借助坐标评量技术,不仅可以对已经发生的事情进行梳理,还可对未来的事情进行预测,从而引发思考。根据初中生的思维发展程度,学生在预测未来事件时仍会偏于理想化,较难依托于客观实际。

我在新学期开学第一课使用坐标评量技术,设计了“坐标初二,导航新气象”一课[4]。首先,请学生以时间为横坐标,如刚开学两周,就以“周”为单位;以学生的“能量值”为纵坐标,数值区间是0~100。新学期伊始,大多数学生热情比较高涨,随着学习的推进,状态开始发生变化。教师设置问题“曲线是什么形状?为什么?对自己两周以来的表现是否满意?”经过前两周情况的分析,学生基本熟悉了坐标轴使用的方法。

接着,教师让学生绘制本学期接下来的曲线图,即将横坐标延长,以“月”为单位,直至学期末。在学生绘制之前,教师呈现本学期的“学习生活大事记”,即本学期年级、班级计划举行的活动、考试等,以引导学生更加客观地评估自身情况,绘制出更加可行的曲线图。设计问题“你认为什么样的曲线(状态)是最好/不好的?”在开学初,结合本学期即将发生的各项大事记来预判状态曲线,引出什么样的曲线才是更好的学校生活方式。紧接着,我让学生写下学期末的学习目标,以终为始,反向审视前面绘制的曲线图。如果学生希望生物地理学业水平考试和期末成绩都有进步,那么,前面各个月份的能量值能否帮助其实现这个目标呢?学生在不断讨论中发现,认真努力走过的那条曲线就是好的,任由问题一直发酵的曲线就是不好的。希望学生能明晰努力的方向,接纳状态的反复,找到新学期行动的方法。

坐标评量技术升级了经典评量技术的优点,不仅可以分析每个点,更可以分析曲线、未来走向,探讨学生的现状、感受、资源、行动等,对于初中心理课堂的适用性强,教师可以探索其在不同主题课堂中的灵活运用。

参考文献

[1]许维素.建构解决之道:焦点解决短期治疗[M].宁波:宁波出版社,2013.

[2]耿晓伟,郑全全.经验回顾评价中峰-终定律的检验[J].心理科学,2011,34(1):225-229.

[3]颜剑平.焦点解决评量技术在心理课中的应用[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23(17):27-29.

[4]黄珊珊.坐标初二,导航新气象[J].班主任之友(中学版),2023(Z2):97-98.

编辑/卫 虹 终校/黄潇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