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岁时告别心伤
梁小桥
已经上高三的孩子,至今依然记得初二那年的某天晚上,自己被父母责骂冤枉的场景。而每每想到这些,他就无比懊恼、难过,记恨父母。其实他要的不多,只是想听到一声迟来的道歉……
冬天的一个上午,卓卓跟着妈妈一起来到咨询室。他走在妈妈身后,低着头。直到妈妈帮他摘下围巾和帽子,卓卓抬头跟我打招呼,我才发现他比妈妈高很多。
妈妈坐下来后,卓卓还站着,问他是想自己单独咨询还是跟妈妈一起?他低声说:“我还是自己吧。”妈妈犹豫了一下,然后离开了房间。
忘不掉的记忆
跟很多学生来访者不同,卓卓是主动让妈妈联系心理咨询师的。
我:“有什么需要我帮助的吗?”
卓卓:“老师,我最近总是想到初二的时候,爸爸妈妈批评冤枉责骂我的情景,很长时间走不出来……”
我:“批评你打游戏了或者是玩儿手机时间太长了?”
卓卓:“对,就是这类的事。”
我:“你的感受跟父母说过吗?”
卓卓:“没有。”
我:“这种情况多久了?”
卓卓:“半年前开始的。”
我:“你现在高中了吧?”
卓卓:“嗯,高三。”
对于我的每个问题,卓卓都及时回答。我问他,平常跟同学玩儿的时候会想起来这些“不开心”吗?他摇头。我问他,跟家人开心聚餐的时候会想起来吗?他又摇头。
“是不是遇到困难或不开心时就会想起来?”卓卓点头。我让他说一下最近发生的一次。“前天,我在家写作业,遇到一道数学题,怎么也做不出来,有点儿急。忽然,我的大脑里就跑出来以前妈妈批评我的场景。我明明在认真学习,她非说我学习不专心,总是惦记着玩儿游戏,那天她骂了我很久。我的心情一下子就变得很糟糕,好像又回到了初中那个时候,自己被冤枉被骂,难过、委屈,很无助……”说到这里,卓卓低下头,用手擦着眼角。
“妈妈之前错怪你,你没想过跟她解释吗?”我问。“我不敢,也没想过。爸爸对我也是这样。”“现在他们还这样对你吗?”卓卓摇头。因为中考成绩很好,卓卓上了省重点高中,父母对他的态度慢慢好转。自从他上了高二,父母的态度更是前所未有地好,有了更多尊重,不会像以前那样过多干涉他的学习,甚至有时候还要看他的脸色,生怕他不高兴。
卓卓坦言,自己也知道父母不容易,工作辛苦,生活压力大,但他还是忘不了从前的那些事。他觉得父母做得不对,可他们从来没有跟自己说过道歉的话。
卓卓今年17岁,爸爸45岁,妈妈42岁。我问卓卓:“父母生下来就是父母吗?”他愣了一下,笑着说:“当然不是呀。”我笑了,告诉他,他们也才做了17年的爸爸妈妈。卓卓煞有介事地数了数手指头,然后点点头,又笑了一下。
像刚刚发生一样
“你现在回头看初中或是小学时候的你,有没有过一种感觉,就是你比原来成熟了?有些事如果让你回头重新做一遍,会不会做得更好?”看到卓卓情绪稳定下来,我这样问道。“是的。比如我现在比较自律,比初中有很大的进步;以前有手机瘾,专注能力也不行,现在好多了。”他告诉我。“也就是说,你看从前的你也不是完美的,也是存在一些问题的,是吧?”卓卓看着我,不好意思地点头。
“你说爸爸妈妈现在对你的态度有了很大改变,是不是他们发现自己从前对待你的方式有些不妥,自己反思之后进行了调整呢?”我看着卓卓问。卓卓盯着桌子上的纸巾,沉默了。一会儿,他抬起头,缓缓地说:“应该是吧。”
我告诉卓卓,回头看,我们会发现自己也有一些不完美的地方,会犯错误。父母也一样,他们一样不完美,会犯错误,在做父母的道路上不断地调整和完善自己,因为他们也并非生来就是父母,是在孩子出生后不断学习和改变的。卓卓静静地听我说完后,低头沉默了一会儿,脸上露出了认同的表情。
不可否认,父母曾经对待卓卓的方式让他有了创伤后应激障碍。这本质上是由创伤事件引起的记忆归档错误。当一个人经历了真正的创伤时,身体会停止正常运作,暂时关闭某些身体功能。比如卓卓经历被父母冤枉的时候,大脑想的是“处理和理解现在发生的事情并不重要”,让事情赶快结束的最好方式—走为上策。问题没有解决,但是负面感受存在,这些负面感受可能是一些情绪或是身体的感觉。当大脑最终回过头来试图处理创伤时,因为这个记忆当时并没有被处理,所以依然会把它视为当前时间线中发生的情况,导致经历的个体会非常痛苦。所以,现在的卓卓遇到初中时同样的问题,虽然父母没有像当初那样责骂他,他还是感受到了被责骂的痛苦和愤怒。
在以后的生活中,如果遇到相关联的因素,可能还会触发他的负面感受。不过并不是每个人、每一次应对触发因素的反应都是一样的。比如卓卓在开心的时候,就能轻松地应对这些负面感受。但遇到压力,如面对难题、考试失败时,他的反应就会更强烈。
迟来的道歉
我问卓卓,如果有机会跟当年的自己说一段话,想说什么?他想了很久,说:“你的委屈,你没有表达,爸爸妈妈都不知道。其实他们已经很努力了,但他们也不是完美的,也会犯错误。你要勇敢地表达自己的感受,也要学会原谅别人的错误。”说完,他泪流满面,如释重负。
我建议卓卓找一个合适的机会,把自己曾经的感受告诉爸爸妈妈,让他们了解自己当年的感受,给父母一个解释和表达歉意的机会。如果接下来还会遇到类似的情况,可以尝试做深呼吸,让自己放松下来,然后去关注周围的环境,用感官去描述自己看到的、听到的、闻到的、尝到的和感觉到的一切,帮助自己从记忆中走出来,回到当下。平时还要加强体育锻炼,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
一个月后的一天,我接到了卓卓的电话。电话那端的他语气轻快,告诉我,他在12月31日那天提议在家里开一次家庭会议。之所以选在那一天,是觉得开年他就跨入了18岁的门槛,这是一个辞旧迎新的重要节点,适合做一些“大事情”。因为担心自己表达不好,所以他提议3个人用写字的方式,把自己旧年未完成的事情和新年的盼望都寫下来,然后一家人交换着阅读。卓卓把自己曾经难过的感受以及对父母的期望认认真真写了出来。妈妈读的时候,很惊讶,和爸爸互相看了看。然后,两个人不约而同地起身向他说“对不起”,一家三口紧紧拥抱,卓卓泣不成声。
卓卓的妈妈也给我打来电话。她说当年自己和丈夫都认为卓卓是孩子,而他们是父母,说了也就说了,孩子长大肯定就忘了,毕竟每家孩子都是这么长大的。如果知道给孩子造成这么大的困扰和伤害,他们早就道歉了。
卓卓告诉我,后来类似的情况没有再发生,好像自己穿越回去解决了从前的问题,今天强大的自己帮助了从前那个弱小的自己,他很开心。他兴奋地说,心理学好神奇,他想高考志愿填报心理学专业。
很多情绪如果不说出来,别人永远都不知道,即便是生活在同一屋檐下的家人。所以,家长要在孩子面前勇敢地表达,不仅要表达对孩子的赞许、不满等,对于自己的错误也要勇敢自省。这样,每一次沟通才能够及时且有效,而不是表面上云淡风轻,暗地里却波涛汹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