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毅比智商和情商都重要
贾新超
孩子需要表扬和鼓励,但到底怎样的称赞才真正有效,才能激励孩子不断成长呢?
上一期专栏,我们谈到了当孩子通过努力取得进步的时候,为了保护孩子的内生动力,不能给予太多外在的奖励。到底应该如何表扬和鼓励孩子呢?这就要从成长型思维和如何表扬、鼓励孩子的渊源说起了。
成长型思维的提出者是斯坦福大学的心理学教授卡罗尔·德韦克,她将人的思维方式分成固定型思维、成长型思维两种。固定型思维的人认为人的能力是天生的,后天無法改变,也不愿意去改变;成长型思维的人则认为人的能力可以后天培养,也愿意通过努力来改变。
很多家长在表扬孩子时,都习惯夸孩子聪明。这样一来,孩子就真的认为自己天资聪颖。而为了维护聪明的形象,孩子可能会陷入两个误区。一是只找特别容易的事情做,从而证明自己真的很聪明;二是专门找特别难的事情,因为大家都做不到,他做不出来也不会被指责。这两种做法其实都是在逃避有挑战的事情。
实际上,让孩子“跳一跳摘桃子”,才能真正有效地促进成长,因为在接受挑战的过程中,孩子会发展出原来还不具备的能力。
有个幼儿园的小女孩,老师写给家长的话是这样的:“她的识字量已经可以在班里当小老师了,她可以帮助老师给其他小朋友讲书上的故事。”
妈妈问:“为什么你的识字量这么大?”女儿骄傲地说:“因为我聪明啊!”妈妈告诉女儿,聪明只是其中一个很小的原因。然后指出,她之所以识字多,是因为会思考,遇到不懂的汉字也不会轻易地放弃,非常懂得求助。“比如刚刚看到的‘填字,你并不认识它。你一开始说读‘真,但又觉得不对。接下来,你又试了几个读法,最终找到了正确的读音。看,是你不放弃思考和尝试,通过自己的努力,才认识了这个字,不断学习更多的新知识。”听妈妈这么说,女儿心悦诚服地点头。那之后,她学习汉语拼音更加努力了。
孩子表现得好,要表扬他的努力,而不是聪明才智。这样一来,孩子就明白通过努力可以克服困难,努力也可以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
成长型思维的另一个渊源是积极心理学关于Grit(坚硬)的研究。Grit的英文原意是“坚硬的沙粒”,来源于电影《True Grit》(大地惊雷)。讲的是一个小女孩经历千难万险为父亲报仇的故事。积极心理学的研究者安吉拉·达克沃斯受电影启发,把她的研究命名为“Grit”。她研究了美国西点军校的学生,发现20%的学生在第一学期会退学,那剩下的80%的学生和退学的20%到底有什么不同?达克沃斯通过研究发现,二者最大的差异就是坚毅的品质,退学的学生缺乏坚毅的品质。她还研究了参加全美拼字大赛的选手,结果发现那些走到最后,能够在枯燥无味的生僻字拼写中努力探索的选手,也都无一例外地具有非常坚毅的品质。
达克沃斯由此认为,坚毅是比情商和智商更重要的品质,更能预测一个人能不能最终成功。但是,面对如此重要的品质,到底该如何培养?她说其实也不是很清楚,但有一个方法一定是可以的,那就是培养成长型思维。
在成长型思维的指导下,孩子才能在遇到困难时不退缩,有坚持下去的勇气和动力,而不只是为了维护聪明的表面现象。
因为孩子知道:聪明再美丽也只是泡沫,终究会破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