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芳:读书的地方就是书房
王芳 贾方方
爱上阅读,就是爱上一种生活方式,阅读是一种可以随时随地获得的享受。
我出生于1975年,当时物质非常贫乏。但是,我从小就记得父亲说的一句话:“饭管饱,书管够。”父母会节约一切开支帮我们买书。直到现在,我们家还留着一大柜子80年代买的书。在那个时候,我们家没有电视、冰箱,很穷;但从藏书量来说,我觉得我们家算是富有的。
妈妈以前当过学校图书馆的馆长,爸爸一直是个特别爱阅读的人。我从小在家看到的场景是,父母一有时间就看书,有了电视、手机以后依然如此。他们从不陪我们读书,但小孩子最喜欢模仿父母,所以,看见他们读书,我和弟弟也跟着他们一起读。
家里很小,总共才二三十平方米,没有专属的读书地方,只有一张桌子,谁坐在那儿谁就读,这就是我们的阅读角落。家里有盏特别珍贵的灯,只有妈妈做饭时才会打开。趁着妈妈做饭,我和弟弟就搬个小板凳坐在灯下读书。就这样,灯下那一点儿空间也成了我们的阅读角。
当时也没有什么好书,只要拿到一本,我就会视若珍宝。印象最深刻的是有一次和其他小朋友换了本小人书,因为第二天要还回去,我就不吃不睡,趴在被窝儿里打着手电筒看。结果,一晚上就把手电看没电了。我妈知道后特别生气,因为电池很贵,他们只有出门走夜路时才舍得打开一下。如今想起这些片段,依旧觉得很温暖。
在这样的环境中,我看了很多书,也为今天做阅读推广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作为阅读推广人,我要讲很多书,而且不少都是经典名著,现读肯定是来不及的,主要靠以前的积累。所以,我一直觉得最好的教育就是父母的言传身教。
有了女儿之后,我采用了和父母一样的方法。从女儿三四岁的时候,我们就坐在一起看书,有时是我下班回来,有时是我们散完步。小时候,女儿不识字,我也给她讲书。这样的读书时光就像家庭的固定项目一样,自然而然地发生着。
为了提高读书的专注度,从女儿小学三年级到初三这六年,我和她约定每个周六去楼下的咖啡馆读书。找个座儿,点杯饮料,谁也不说话,就开始读。沉浸其中,四五小时就这样过去了。有一次,一不留神读到了凌晨一点,真是酣畅淋漓。
除了言传身教外,我还给孩子推荐书。我觉得,对孩子来说,父母是非常宝贵的荐书人。给孩子推荐书之前,父母一定要自己先读、爱读,这样,既能有底气给孩子种草,也能有资本和孩子交流,必要的时候,还能帮助解决孩子阅读中的困惑。
具體怎么做呢?我通常是把自己读过的书讲给女儿听,而且常常只讲个精彩的开头或者讲到关键之处卖个关子,然后就不讲了。这时候,女儿就会缠着我问:“妈妈,后来怎么样了呀?”我说:“这我就不能告诉你了,不如你自己去读读看?”最近,我给女儿讲了《黑骏马》,只讲了一半,她就开始自己读,上瘾得不得了。读完后,她跟我说:“妈妈,长大后我想自己翻译一遍《黑骏马》。”女儿从小骑马,对这个话题特别有感触。
如果条件允许,家里确实需要整理出一个阅读区,让孩子归类图书,培养规矩性。但读书是不是一定要在书房里呢?我觉得未必。在我看来,书房就是读书的地方。你把家想象成一个大书房,进了这个家,大家都在读书,那么,这个家哪里都是书房,哪里都是阅读区,孩子也就不会特别在意必须在哪里读书了。这样,每个孩子都会拥有一个充满想象力和阅读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