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动了我的花园

作者:李茹涵 来源:读者校园版

  2011年初春,十来个“自然之友”的环保志愿者自带干粮、矿泉水,扛着铁锨和树苗,在北京大兴黄村一座打工子弟小学的操场上“安营扎寨”。他们从清理土石中的建筑垃圾开始,一步步铺路、填土、种花、种树。短短一年,在这个背靠北京的最大的城中村、素以脏乱差闻名的外来务工人员聚集区,一个朴素的小花园在学校中生长起来。尽管它不是什么种满奇花异草的“空中花园”,但它是一个为孩子们找回绿荫与欢笑的“魔法花园”。

  从此,废旧厂房改建的校舍里不再是了无生气的灰白颜色,孩子们手中的玩具也不再是危险的建筑垃圾。花园变成了他们的游乐场,大自然里的一切就是他们取之不竭的玩具……围坐在树下比赛“拔根儿”的男孩,挥舞着黑乎乎的小手;树荫下跳皮筋的女孩,裙摆上下翻动;还有某个害羞的小姑娘,如获至宝似的捧着一片落叶,叶子上趴着两只午睡的蜗牛……眼前的一切,仿佛是王尔德童话的现实版本:自私的巨人拔掉了花园的栅栏、敞开了大门,孩子们重新回到花园里,为冰封已久的城堡带来了春天。

  这就是小花园设计者泰山的理想—用绿色重新描绘一段属于农民工子弟的都市童话:“这些孩子原本居住在活生生的乡土世界,每天嗅着泥土的芳香,采食山间小路上的野果,那才是童年应有的美好回忆。然而有一天,他们被迫跟随父母来到冷漠的大都市,钢筋水泥隔绝了他们的感官世界,童年的颜色也随之变成了一片灰白。谁来把花园和色彩还给这些站在城市边缘地带的孩子?如果我们不能为他们做得更多,至少在玩耍的空间里尽量给他们美好和公平。”

  灰白土石中盛放的花朵

  泰山还清楚地记得他第一次造访打工子弟小学时的情景。那时候,他还是清华大学的一名学生,想要利用周末的时间,带大兴行知新公民学校的孩子们去香山植物园开展一次自然观察课。去学校接孩子的路上,泰山穿过了传说中拥挤、混乱的城中村,眼前的景象刺痛了他:菜市场和居住区混杂在一起,叫卖声与孩子的哭声此起彼伏,男人们打着赤膊蹲在街边玩扑克牌,光着脚的孩子追逐着流浪狗。到了学校门口,景象更是让人难以置信。就在距离大门不足10步的地方,高耸着一座臭气熏天的垃圾山,不断有周边的居民往这里倒生活垃圾,而孩子们似乎早就习以为常,甚至有淘气的男孩会在垃圾山里捡拾破烂,当玩具玩。

  尽管校园里要整洁、规范得多,但泰山还是一眼就觉察出它与那些公立小学的不同。校舍一律都是旧厂房改建而成的,所谓的操场其实是砖头、水泥铺成的巷道,更让人意外的是学校的前院几乎没有一点绿色植物。回忆起这一段,泰山至今表情中透出惊讶:“那时候,我只知道城市里的孩子普遍患有‘大自然缺失症’,但他们至少可以观察自家阳台上的盆栽植物,周末可以由爸爸、妈妈带着到公园或郊外去游玩。但是这些农民工子女,学校几乎就是他们接触世界的唯一窗口。如果在这里他们都找不到一抹绿色,那么他们要到哪里去享受自然呢?”

  2009年9月,“亲亲自然小花园”项目正式成立。领头人正是泰山和他的几位从事建筑与景观设计专业的朋友。他们的心愿很简单,就是要以环境教育和自然成长相结合的方式,改善打工子弟小学的就读环境。“能不能用我们的双手,为推进教育公平和环境公平做一点努力,我们每一个人都踌躇满志。”泰山说。

  一堂重在互动的环境教育课

  著名环保人士梁从诫先生曾经在《与孩子共享自然》一文中写道:“爱美是人的天性,爱自然也是人的天性,自然是一切美的源泉。没有孩子会生来不爱树林、池塘、草地,不爱野花和小鸟的。如果他们漠然,那是现代城市生活对童心的扭曲。爱动、爱嬉戏是孩子的天性,是社会交往的开端。孤独的孩子像失群的动物,心灵在受着折磨。让孩子们,特别是城里的孩子们回到自然中去,重新亲近大地,带领他们在自然里做游戏,去体验人与人、人与自然以及自然本身原来应有的和谐与平衡,这不仅是为了环境教育,也是对幼稚心灵的抚爱和陶冶。”

  作为梁从诫先生环境教育理念的忠实拥趸,从设计阶段起泰山就希望,小花园的建设不仅是一次改善打工子弟学校就读环境的单纯尝试,更要变成一堂以学生互动参与为主的环境教育课。通过志愿者和孩子们一同建设小花园的过程,让这些课余生活单调的打工子弟,重新找回拥抱自然的乐趣。

  互动从“起名字”开始,每个参与小花园建设的志愿者和孩子,都被要求起一个“自然名”。于是,课堂里少了张三老师、李四同学,多了狮子、老虎、泰山、小麦。充满趣味的“自然名”打破了志愿者和孩子们身份、年龄上的隔阂,让人与人之间的距离瞬间变得平等、亲近起来。除此之外,泰山还鼓励孩子们参与小花园的设计。他在全校范围征集画稿和作文,孩子们的建议如雪片般飞来,光是图画就有上百张:有的孩子在操场中间画上了大大的喷水池,有的把猴子、长颈鹿也“请”进了校园。还有一个叫梅花的三年级小姑娘,在花园里画上了一株有7种颜色的花。泰山问她是什么花,她说是玉兰。“玉兰是这样的吗?”小姑娘腼腆地笑笑,半晌才说:“我没见过玉兰,但我听说玉兰是最美丽的花。叔叔,我们的花园以后也能种上玉兰花吗?”

  孩子们对自然的好奇、渴望和与之亲近的愿望,深深打动了泰山。于是,他涂掉了设计稿中原本勾画的花园围栏,在花花草草间描绘出一条条小路,方便孩子们真正到花园里去观察、去体验。栽种的植物也不求名贵和奇特,全以适宜本地气候、养护成本极低的本土植物为主,如丁香、连翘、菊花、松树、杨树、柳树,甚至还种上了小白菜、辣椒和莴苣。极易成活的本土植物价格不高,孩子们可以亲手栽种,失败了也不要紧,几颗种子,一桶水,几天后就又会呈现出勃勃生机。

  “亲亲自然小花园项目”开展了3年,泰山和他的志愿者朋友们已经陆续在行知新公民学校、海淀智泉学校、燕京小天鹅公益学校和金羽翼残障儿童艺术康复中心,建起了200多平方米的小花园。对此,泰山感到特别满足。尤其是看到那些曾经孤独和害羞的孩子,在花园里嬉戏玩耍,变得越来越活泼;或者是那些以前说不出梦想的孩子,因为小花园的到来,有了想当设计师、画家和植物学家的愿望,泰山就会感到欣慰。

  

上一篇: 骆驼图书馆     下一篇: 亲爱的悍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