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区域游戏的时候,子初和子念不约而同地选择了玩多米诺骨牌,不过有意思的是,她们并没有按照“排好推倒”的常规玩法来玩,而是将这些多米诺骨牌放在地板上,搭起了一个小小的、长长的小建筑物。两人你一言我一语,一边搭建一边念念有词,看起来配合得很完美。
看起来的完美配合也可能会有意见不合
也许发现我一直在旁边看她们,于是子念走过来拉着我的手,说:“老师,我们用多米诺骨牌建造了一座跨海大桥,你快来看看!”说着就把我带到她们的游戏区域。“你看,这上面是正在行驶的小车,这个圆形是环形的跨海公路,这是便利店,这是加油站,这是休息区……”她一边说着一边用手指给我看。“哇,那这是哪里呢?”我指了指跨海大桥的末端,“这是子初搭的停车场,我想把停车场搭在休息区里,她非要搭在这”。
原来子念是想借着给我看作品的机会跟我“吐槽”子初,看来她们俩的合作游戏也没那么完美嘛。
解决分歧的前提是认真倾听对方的想法
两个孩子在搭建的时候,针对“在哪里搭建停车场”的问题产生了分歧,一个想把停车场设在休息区,一个想把停车场设在下高架桥的地方。作为中间人、局外人,我不能直接给她俩做决定,也不能轻易地评判谁的想法好,谁的想法不好。于是我让她们分别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并提醒她们:“一个人说的时候另一个人一定要认真听。”子初说:“司机下了高架桥,肯定需要一个地方停车啊。”子念说:“司机下了桥,就会去往他们的目的地了,不会在高架桥下面停的。但是如果他们在路上,还没到目的地,需要去休息区,却没有停车场,交通就会堵塞啊!”听了子念的解释,子初愣了一会儿,然后妥协地说“那我们在休息区再搭一个小型停车场,这个问题就解决了。”
发起关于分歧的讨论,总结经验
子初和子念在游戏中出现的矛盾,是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和同伴一起玩的时候经常会发生的。因此,在区域游戏结束后的“分享—评价”环节,我特意邀请了这两个孩子来分享她们今天的游戏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之后,我带着大家一起来思考:“如果你在游戏中和你的同伴意见不合,你会怎么做?”“我们有什么办法可以减少或者避免出现这种情况吗?”因为有了子初和子念的生动案例,听到我的问题之后,孩子们很激动地分享自己的想法。
“这个游戏是谁组织的,就听谁的!”
“大家一起举手表决,谁得的票数多就听谁的!”
“如果实在不能统一,就各做各的,到时候看看谁的更好!”
“我们还可以在游戏之前先商量好,做好计划,每个人都要按照计划来玩。”
为了帮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合作就是要大家齐心协力完成一件事,活动之后我还特意给孩子们布置了一个小任务——分享“我的合作小趣事”,主要是介绍自己在和同伴游戏的过程中发生过哪些矛盾,以及当时的解决办法。孩子们可以用绘画的方式把这个小故事画下来,也可以一边讲述一边请老师或爸爸妈妈帮忙写下来。
案例一中,孩子们在筹备及完成一场充满爱的表演中,懂得了朋友之间相互配合的重要性,感受到了合作的力量与效率,培养了团结合作的意识。案例二则是基于孩子们经常进行的合作游戏中的冲突场景,由教师来引导孩子学会协商处理矛盾。
这两个案例可以给家长一些教育启发:
第一,合作是发生在两人及两人以上的群体活动中的,因此要培养孩子的合作意识和能力,我们要创造条件让孩子有更多机会与其他小朋友一起玩。在日常生活中,要让孩子多参与家务劳动,先学会与家人合作。
第二,合作过程中难免遇到意见不一致的情况,家长要教给孩子处理矛盾与冲突的办法,还可以通过角色扮演等方式带孩子练习、熟练使用这些办法。
第三,出现问题的时候,成人应当先观察,鼓励孩子自己思考解决的办法,不要直接给答案,也不要包办代替,因为这个过程也是在锻炼孩子的合作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