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时期是嗓音变化最大的阶段,也是嗓音发育的关键时期。这一阶段如果声带受损,会影响孩子的嗓音发育,使嗓音的音色、音调、响度、音质发生改变。所以,想让孩子拥有一副清亮的好嗓音,要从小保护好嗓子。
嗓子又称喉咙,作为我们生命的“咽喉要道”,它是呼吸器官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呼吸的必经之路,同时也是发声的主要器官。嗓子承担着发声、呼吸、保护及辅助吞咽等多项重要的生理功能,在生理活动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儿童时期,护好嗓子很重要
孩子更容易出现嗓音问题
和成人的喉部结构不同,孩子的喉部位于颈部较高的位置,靠近软腭和其他发音结构,因此声道较短。儿童期声带结构尚未发育完全,缺乏保护性的声韧带三层结构,对损伤的耐受和修复能力较弱,加上孩子自控能力差,容易出现大喊大叫、大声哭闹等行为,因此儿童嗓音障碍的发生率较高,在3.9%~23.4%之间。
儿童嗓音障碍会使嗓音的音色、音调、响度、音质发生改变,表现为声音嘶哑,鼻音,发音不规则、粗糙,音弱,音调与性别和年龄不符,失声,等等。
嗓音受损对孩子影响很大
儿童时期是嗓音变化最大的阶段,也是嗓音发育的关键时期。如果在这个阶段嗓音受到损伤,不仅影响孩子的社交能力,还可能影响孩子的自信心和心理健康。
同伴间的负面评价甚至嘲笑,会导致孩子在朗诵、唱歌、游戏、举手发言等需要发音的活动中表现欠佳,表现出不喜欢说话、不喜欢交朋友,变得自卑、不爱讲话,进而对心理产生不良影响。
儿童常见的嗓音问题
急性喉炎
急性喉炎是常见的急性喉部感染性疾病,1~3岁的孩子最常见,通常在感冒后出现,由病毒感染引起,后期常常会合并细菌感染。急性喉炎发病过程通常比较快,常有发热、犬吠样咳嗽、声音嘶哑等表现。早期常见症状是阵发性犬吠样咳嗽或呼吸困难,当炎症侵袭至声门下区时,会出现“啌”“啌”样咳嗽声,病情进一步发展,会出现吸气性喉喘鸣,病情严重者可出现吸气时呼吸困难。如果孩子出现突发声音嘶哑、“啌”“啌”样咳嗽,一定要及时就医,以免延误病情。
日常生活中,要尽量做好防护,避免孩子患上急性喉炎:
● 平时多带孩子到户外活动,加强锻炼,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
● 注意气候变化,及时增减衣服,避免着凉或受热。
● 流感高发期间尽量减少到人多的室内场所,以防传染。发现孩子有上呼吸道炎症时要及时就医。
● 生活有规律,饮食有节制,让孩子多喝水,多吃新鲜蔬果,避免口干舌燥。
● 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声带小结
声带小结是儿童声音嘶哑最常见的原因,约占儿童嗓音疾病的21.7%~81.5%,常见于学龄前儿童。
声带小结多是由于孩子用声过度和用声不当导致的。尤其是男孩,情绪容易亢奋,控制不住自己的音量,大喊大叫,导致双侧声带摩擦得厉害,损伤了黏膜上皮,时间长了,声带的前端会出现结节样的小突起,甚至发展为息肉,导致声门关闭不严,发音的时候漏气,从而出现声音嘶哑。
声带小结一般不建议手术切除,通常可以通过行为学干预获得比较好的效果,很大一部分孩子在调整发声方式、改变用声习惯后,声带小结会逐渐缩小或消失,部分孩子在青春期时声带小结可自行消退。
发音习惯的改变需要专业的指导和家长的配合,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 尽量避免让孩子尖叫、大喊、大声哭闹。家长与孩子交流时要使用正常的音量,说话距离较远时,不要隔空喊叫,告诉孩子走到跟前再进行交流。
● 年龄偏小的孩子喜欢用哭闹表达自己的情绪,家长要耐心地跟孩子沟通,让孩子学会控制情绪,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发声习惯,同时也需要家长以身作则。一旦孩子的音调高了,要及时提醒孩子注意音量,不要大声讲话。习惯养成了,声音自然也就恢复了。
● 清淡饮食,少吃辛辣上火的食物,不喝含咖啡因的饮料和碳酸饮料。减少过度清嗓,可以用吞咽的方式缓解清嗓行为。
● 居室要经常通风,清洁而温湿度适宜的空气对嗓音是有益的。尽量避免空气刺激。
● 如果学龄期的孩子仍有持续声音嘶哑,可以到儿童专科医院进行嗓音训练治疗,言语治疗师会通过专业系统的训练,教孩子练习腹式呼吸发音,控制呼吸气流,让孩子养成正确的发音习惯。绝大多数有声带小结的孩子通过嗓音训练后可以获得理想的康复效果。如果经过规范的休声和嗓音训练之后声音嘶哑仍得不到改善,可以进行嗓音显微外科手术。
儿童功能性发声障碍
功能性发声障碍也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嗓音障碍疾病,不同于其他喉部增生性疾病,功能性发声障碍的孩子喉部通常没有器质性病变,多是由于长期不良的发音行为导致发声器官之间功能不协调而出现嗓音异常。学龄期的孩子可表现为声音嘶哑、失声等,青春期的孩子可同时伴有发音中断、费力及音调异常。
功能性发声障碍的诱因有精神压力、嗓音滥用、喉部肌肉力量不平衡等,需要仔细诊断。在明确诊断后,嗓音训练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
咽喉反流性疾病
咽喉反流性疾病也可能导致声音嘶哑,表现为经常晨起声嘶、呕吐、反复呼吸道感染、哮喘,或者出现无诱因咳嗽、口臭等。
治疗方法:
● 改变喂养方式,如增加食物的黏稠度。
● 改变饮食习惯。不喝碳酸型或刺激性强的饮料,尽量少吃刺激、油腻的食物。少食多餐,避免睡前进食。
● 睡觉时头部适当垫高,控制体重,避免二手烟。
● 如果反流严重,可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质子泵抑制剂等减少胃酸分泌的药物。
保护声带,避免伤害
两个关键期,声带更容易受损
在儿童发育期,声带的长度、厚度和张力都在不断变化,声带的柔韧性逐渐增强。但声带在发育阶段较为娇嫩,相对于成年人更容易受到损伤。
到了变声期,声带可能会经历充血和肿胀,孩子的声音变得嘶哑或不稳定。
导致声带受损的常见原因
● 过度用嗓。长时间大声喊叫、唱歌或说话,都可能对声带造成不良影响。
● 不正确的发声方式。用喉咙发声而不是用腹部呼吸,会增加声带的负担,损伤声带。
● 不良生活习惯。吸烟、饮酒、吃辛辣刺激性食物等不良生活习惯,会导致声带损伤。
● 呼吸道疾病、外伤或误吞异物等,都可能会导致声带损伤。
多吃对声带有益的食物
在避免声带损伤行为的同时,饮食方面也要注意。可多食用些对声带有益的食物:
● 富含维生素、水分充足的新鲜水果、蔬菜。
● 瘦肉、鱼类、豆类、蛋类等蛋白质含量丰富的食物。
● 清淡易消化的食物。
减少食用容易对声带造成损伤的食物
● 辣椒、芥末等辛辣刺激性的食物。
● 炸鸡、炸薯条等油腻的煎炸食物。
● 过冷或过热的食物。
● 含酒精和咖啡因的食物。
关于嗓音的提问
孩子有鼻炎,会不会影响嗓音?
孩子有鼻炎会对嗓音产生一定的影响。鼻腔是共鸣腔体组成的一部分,共鸣腔的作用是对原始的声音进行修饰和美化,同时还能扩大音量。鼻腔在唱歌时对高频有共鸣作用,说话时只参与鼻化元音的共鸣。当鼻炎发作时,鼻腔黏膜肿胀、中下鼻甲肥大,导致中鼻道和总鼻道狭窄,共鸣腔明显缩小。共鸣腔越小,发音就越低沉,从而在说话发音时会产生严重的闭塞性鼻音,导致音色和音质发生改变。
为什么孩子感冒好了,声音却一直嘶哑?
感冒本身会使嗓子受到一定的影响,因为感冒病毒可能侵袭喉部,导致喉部发炎、水肿,从而影响声带的正常振动,使声音变得嘶哑,这种情况通常在感冒治愈后会逐渐好转。同时,孩子在感冒期间可能由于咳嗽、清嗓子等行为导致声带受到冲击和振动,引发声带出现炎症或有声带小结等问题,从而导致声音持续嘶哑。如果孩子感冒好了但声音一直嘶哑,建议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以确定具体原因并获得适当的治疗。
日常给孩子含润喉片或喝胖大海,能不能起到保护嗓子的作用?
润喉片和胖大海可以缓解咽干、咽痒、咽痛、声哑等嗓子不适的症状,但并不能完全治愈嗓子问题,且长期或过量使用可能会对口腔黏膜组织造成刺激,扰乱口腔内的环境。因此,润喉片和胖大海可以暂时用来辅助缓解嗓子不适,但不要随意增加剂量或延长使用时间。对于严重的嗓子问题建议及时就医。
孩子习惯经常清嗓子,会对嗓子造成损伤吗?
频繁清嗓子会导致声带不断受到冲击和振动,长期下来可能会导致声带充血、声带小结等,使声音变得嘶哑。而且频繁清嗓子还可能破坏呼吸道黏膜屏障,这层屏障具有保持咽喉湿润、杀菌和抗感染的作用,反复清嗓子会使这层屏障受损,导致咽炎长期不愈。可以让孩子试试咽口水或慢吞温水来改变清嗓子的习惯。
年龄太小的孩子是不是不适合学声乐?
孩子出生时,喉部的大部分形态已接近成人,但内部结构仍在不断发育,软骨逐步骨化。孩子3岁前喉部发育很快,声带较为娇嫩,过度用嗓可能会对声带造成损伤。此外,年龄太小的孩子理解能力有限,难以完全掌握声乐技巧,所以不建议孩子过早学声乐。
孩子学习声乐的合适年龄并没有一个固定的标准,因为每个孩子的身体发育和嗓音条件都不同,关键要在专业声乐教师的指导下,学习科学的发声方法和技巧,合理用声,注意避免过度用嗓和过度训练,保护好声带。
孩子感冒期间能继续上声乐课吗?
感冒期间,呼吸道黏膜通常处于充血和水肿的状态,此时练声会进一步损伤黏膜,造成声带损伤,加重声哑。为了孩子的嗓音健康,建议在感冒期间暂停声乐课,等感冒完全康复后再进行声乐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