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布里:CBA里的美国神话
马布里小档案
全名:Stephon Xavier Marbury
出生地:美国纽约市布鲁克林区
生日:1977年2月20日
体重:93公斤
身高:1.88米
场上位置:控球后卫
进攻:赛季得分保持在20+,绝佳的身体素质造就了犀利的突破。中投、三分都有一定准头,是任何人都不可轻视的得分高手。
防守:NBA职业生涯场均抢断1.29次,数据一般。
必杀招:Crossover(交叉运球过人)。同艾佛森一样,为NBA中运球高手,一样擅长交叉步。姚明在NBA的新秀赛季,他用标准的Crossover将姚晃倒在地。而且在AND1 MIX TOUR 1中作为主将,更可看出马布里运球上的造诣。
从NBA超级巨星到CBA的“马政委”,中国男篮职业联赛的顶级外援马布里在中国完成了一部优美动人的《一个美国佬的CBA神话》,他似乎在中国找到了幸福。
曾经的他是孤独的、忧郁的、寂寞的。他曾是NBA的超级巨星,拿着2000万美元的年薪,人称“独狼”。他性情乖戾,独来独往,甚至与身边所有人交恶,无奈之下来到中国发展;如今的他是CBA的球员典范,号称“马政委”,为主帅排忧解难,带领球队攻城拔寨、缔造传奇……
加盟CBA,找到梦想的归宿
2012年3月18日晚,北京首钢篮球中心人满为患,几百元的贵宾票被炒到了近万元一张。
无论是山西队,还是北京队,谁笑到最后都将创造历史。
当北京男篮与山西男篮的比分锁定在110∶98时,整个体育馆沸腾了。半决赛共五场比赛,马布里分别拿到了42分、52分、53分、25分和30分,场均41分。这样的纪录,在CBA长达17年的历史中无人能及。
挺进总决赛后,北京队将与广东宏远队争夺“至尊鼎”。本赛季北京队的技战术都是围绕着“独狼”进行的,以一个外援为主力的球队单挑一个以半支国家队组成的广东队,这在CBA历史上从未有过,从这个角度讲,马布里创造了历史。
北京时间3月30日,CBA总决赛第五场,北京队主场以124∶121险胜广东队,以总比分4∶1夺得总冠军。
对于马布里来说,这个总冠军意味着太多,这是他职业生涯中第一个总冠军,他不但证明了自己的价值,同时也兑现了为北京这座城市带来总冠军的诺言。作为一个男人,一个被NBA抛弃的球星,马布里今天证明了自己,“马政委”终于露出了最灿烂的笑容。
17年前,在中国男篮联赛走上职业化道路的第一年,当时的浙江男篮从乌兹别克斯坦引进身高2.06米的萨芬科夫,这位22岁的高个儿白人中锋成为CBA历史上第一位外援。此后,CBA外援实力和身价不断升级。但直到3年前马布里到来,CBA才迎来有史以来第一位NBA全明星级别的球星。
当时,马布里花了一个月的时间做决定。他从未来过中国,虽然从小住在唐人街附近,但对这个亚洲大国所知甚少。“除了姚明,对于中国我什么都不知道。”当时,他已经有近一年没打比赛了。在美国突击训练了三周后,马布里带着近十个大箱子,经由北京转机,抵达山西太原。他的行李堆里一大半都是衣服。在NBA,穿衣打扮是大事,即便受伤不能上场,也要身着正装坐在替补席上。除了衣服,他还从美国运来了沐浴露、洗发水、消毒纸巾……
走出太原机场的时候,他吓了一跳:“外面挤着无数人,翻译说,他们都是来欢迎我的!”他从未想到自己在中国这么有名,所有人都高喊着他的名字,还有人叫他“Lonewolf”(独狼)。那时他才知道,原来在中国竟然也有人叫他这个酷酷的绰号。
那一年,在与山西篮球俱乐部经历了半个赛季的成功合作之后,俱乐部的老板力邀他下赛季再来,并给他描绘了一个美好的未来:除了赛场边的欢呼拥戴,他们还将一起投资做生意。马布里多年前就已经注册了自己的品牌“Starbury”(星布里)。出身贫苦的他,把自己的球鞋定价为每双15美元,并曾立志在全美开分店。中国相对低廉的人力、原材料成本和巨大的潜在市场,为马布里提供了篮筐之外的“发展空间”。
然而,距新赛季(去年联赛)开赛仅半个月的时候,山西俱乐部宣布,此前马布里已经签字的新赛季合同无效,“因为俱乐部还没有签字,所以不能算毁约”。这一突变让马布里的希望和憧憬在刹那间成为泡影。尽管后来山西男篮俱乐部方面迫于赞助商和球迷的压力,俱乐部高层表示:“如果马布里愿意当助教的话,还是可以留在球队里,而且薪水不变。”实际上,俱乐部就是想“间接”赶走马布里。
桀骜不驯的马布里当然不会听任山西男篮的摆布,他只好离开。然而,那时距新赛季开赛仅剩两周时间,绝大部分俱乐部都早早确定了外援,无论马布里有多出色,已经没有太多的机会了。最后,经纪人为他争取到的唯一机会,就是去广东佛山俱乐部打球,这支球队在上个赛季只赢了4场球。
可是,马布里并不挑剔,很快决定加盟佛山俱乐部。在他看来,他不能就那样回美国,“那些刻薄的纽约记者,不会给我好脸色,他们会说,我是被中国人驱逐回来的”。就这样,在上赛季,马布里带领着佛山那帮愣头青开始了CBA二年级之旅,并一举赢下10场球。当球队获得第一次三连胜时,年轻队员们把他抛起来,扔向空中……在那一刻,马布里一扫长期压抑在心中的阴霾,真正感受到CBA联赛给他带来的幸福和快乐。
在以往,很多大牌外援来中国打球就是为了挣钱,除了比赛,任何时候都戴着大耳机,一副与世隔绝的样子。马布里却是个例外,他并不缺钱,他说,之所以喜欢CBA,是因为在这里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快乐。也正是在那个时候,步入而立之年的马布里变得超然而洒脱,谦逊而淡定。他不吸烟,不酗酒,不去夜总会,表现出职业球员的超高素质。当时,马布里还得了一个绰号—“马政委”,那是媒体朋友送给他的绰号。因为他擅做球员的思想工作,队中本土年轻球员上场前经常会收到他的加油短信;其他俱乐部的大牌外援与球队发生矛盾时,他也两头劝和;在教练排兵布阵时,他还经常会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马政委”这个绰号因此而得……
因为近两个赛季的出色表现,本赛季马布里得到了北京男篮的青睐。他以每月10万美元的薪水,顺利与北京队签约。与前两个赛季“打短工”不同,在北京,马布里找到了梦想和生活的归宿。
在中国生活了两年之后,来到北京的马布里有了一种家的感觉。长安街,这条曾被认为是世界上最长最宽的街道,东西横贯古老的北京城,也见证着这些年来这座古都经历的巨大变革。马布里抵达北京的第一夜,他放下车窗,呼吸北京夜晚的味道,试图品味这座城市。他说:“我有一种可以融化在这夜色里的感觉。”明亮的路灯显示着这座城市的生机,似乎无论多晚,都有人在这条大路上来回奔驰。长途飞行后的马布里没有丝毫睡意,他兴奋地看着两侧的建筑,指指点点,兴奋得如同孩子一样。
据知名篮球记者王猛透露,如今马布里在北京住的地方,正好选在了最为繁华的王府井。长安街边,他一步步地融入北京的生活。融入,从衣食住行开始。马布里身高并不是很高,在球队里他打的是后卫,他经常会去挤北京的地铁,他说:“从现在起,我就是个北京小伙儿了。”
有时候,他的孩子对着视频会很奇怪,问他:“你怎么还是穿这身衣服,你都几天没换衣服了?”马布里笑了,他知道,他没法去改变孩子,因为他的孩子们生活在美国,这是那个社会的规则。可他很想告诉孩子,每天换衣服并不是生活中必需的,也并不能让生活变得更幸福,他说:“我小时候,没法像现在这样生活,我的父母要抚养七个孩子,我们谁也不会去想要每天换不同的外套出门。在中国的生活,让我明白了其实我需要的并不是那么多,开心最好。”
如今的马布里,不会像初到北京时那样看着堵塞的交通发愁了,他习惯了,他知道不想堵车不想迟到可以去坐地铁。他不再跟裁判们瞪眼,最多是摊开手臂,无奈地吆喝一句:“你不是在开玩笑吧!”他可以一遍又一遍地为年轻的队友们做示范,他说:“我变得有耐心了,越来越有耐心了,这是接受不同的唯一方法。在中国的这些日子,让我变成了一个不同的人。”
更加让马布里自豪的是,他的大女儿如今已经16岁了。“她学的外语是中文,现在已经能听懂中国人说话了,我要求她一定要能说一口流利的汉语,到时候我要把我的产业交给她打点。”面对记者的采访,马布里开心地笑了,又露出那两排洁白的牙齿……
缔造传奇,美国佬书写CBA神话
在北京篮球队,马布里如鱼得水。尤其是率领球队创造13连胜的辉煌纪录时,他简直成为北京的城市偶像。当他率领北京队历史性地杀入CBA总决赛时,他已经成为这座城市的英雄、CBA标志性巨星。
“倘若你们成天把我跟那些拿过冠军的家伙比较,那我在NBA的那些年的确是一无所有,真的,一无所有。不过,我不在乎!”这就是马布里的性格—天赋异禀、个性张扬、桀骜不驯、叛逆不羁……这似乎是所有纽约出产的天才篮球手共同的个性。
斯蒂芬·夏威尔·马布里1977年2月20日出生在纽约布鲁克林。他的母亲是一位保姆,他的父亲是一位手工业者。马布里有三个哥哥、两个姐姐,还有一个堂弟贾马尔·托马斯,堂弟是一个孤儿。马布里一家住在布鲁克林科尼岛上四条地铁通道的尽头。这里贫穷破旧,交通闭塞,生活条件恶劣。马布里一家都对篮球情有独钟,小马布里的三个哥哥更是纽约叫得响的街头篮球高手。但由于种种原因,他们失去了进入NBA的机会。然而,三个哥哥的天赋在小马布里身上都得到了相当程度的体现:小马布里同时拥有大哥埃里克的强硬球风和对比赛的专注,二哥唐尼精准的投篮功夫,三哥诺尔曼出色的控球能力。马布里的父亲十分了解在纽约球场打拼的不易,同时,他对篮球场下的运作了如指掌。他想为他天才儿子的篮球生涯进行完美地规划。
在马布里19岁那年,在NBA选秀大会上,他在第一轮第四顺位被密尔沃基雄鹿队摘下,随后被交易去了明尼苏达森林狼队。在加盟NBA的第一个赛季,马布里取得了场均15.8分和7.8次助攻,被选入当年NBA“新秀最佳阵容”。从此,马布里开启了他在NBA赛场上的辉煌之旅,后来在纽约尼克斯他一度还拿到了年薪2000万美元的顶级合同。
然而,金无足赤,人无完人。长期受到周围人们的追捧,再加上自己的不羁,马布里逐渐形成了骄傲自负、蛮横无理的个性。他对周围的一切指手画脚,好像这一切都归他所有;他想得到他认为有价值的一切东西;当他认为对手水平不如他时,会肆意地羞辱对手。在少年篮球联赛中,他会向对方的教练挑衅道:“喂,你就不能派个能防住我的家伙上来啊!”
有实力,有个性,本无可厚非。然而,当自身实力大大下滑时,鲜明的个性则随时会成为埋葬自己的定时炸弹。四年前的那个冬天,马布里失去了父亲——他在观看尼克斯队与太阳队的比赛时突发心脏病,被救护车从麦迪逊广场花园送往医院,终因抢救无效过世。为了不影响马布里比赛,球队管理方没有在第一时间告诉他,而是在终场哨响之后,才对他说,他父亲已被送往医院急救。痛失亲人后,马布里毫不客气地抨击俱乐部“不人道”。双方矛盾越来越大,发展到后来,俱乐部命他停训停赛,并禁止他踏入球场。他奋起反击,自己掏钱买机票跟着球队去客场,站在场边接受媒体采访,与俱乐部打起了舆论战。
“可只有我一张嘴巴,说不过俱乐部那么多人,媒体最后都跟他们站在一起,瞎编故事。”他痛恨家乡的媒体,在中国打出新天地后,美国方面想约他专访,他毫不犹豫地谢绝:“要我说什么?那些记者都按照自己的想象和设计在编故事,我不需要跟他们说什么。”
在那些日子里,马布里是孤独的、温情的、忧郁的。然而,斯蒂芬·马布里还是那样桀骜不驯,一如十年前他入主明尼苏达时那样。只不过,在他的眼神中,已经夹杂着越来越多的无助,他试图去掩盖自己脆弱的一面,但他发现自己越来越力不从心。场上的失败,场下的失落,他陷入了无尽的迷茫,迷失在纽约充满铜臭味的空气中……
NBA职业生涯场均20分,8助攻,历史上只有奥斯卡·罗伯逊有这等成绩。可弥漫在他身边的总是无尽的谩骂。孤独,是他挥之不去的阴影。很长一段时间,马布里无法参透困扰自己的迷茫,就像刺在他胸口的那句话一样:Two Souls,One Body(两个灵魂,一个躯体)。或许只能这样去解释吧,任何人都有两面性,但是他只有一个肉身,他只能是他,而不会是别人。
在来到中国之前的那个夏天,陷于困顿境地的马布里做了一个疯狂的决定:在网上24小时直播自己的生活。人们被这个赤裸着上身,吞下一盒凡士林,忽而歌唱,忽而起舞,忽而祈祷得涕泪横流、亢奋迷离的家伙惊着了。ESPN评论说:“这一举动只有在一切自制力消失之后才会发生,只有一个人觉得他的人生没有什么比把自己出卖给摄像头更有价值的时候才会发生。”“我的心在为斯蒂芬和他的家人流血,我看了他在网络摄像头前的直播,如此不真实,如此悲伤……”与他相交多年的好友如是说。
当年,美国《体育画报》做了一个“谁是你最不希望与之成为队友的球员”的投票调查,结果马布里名列“最不受欢迎队友”之首。“我才不在乎NBA呢,这些日子都已经结束了。”他在视频里嘟囔着,人们猜测他可能会像传言中的那样,去欧洲打球,没人想到他会穿上一家中国篮球俱乐部的球衣。
“你疯了!”当时他身边的朋友试图阻止他,理由很天真也很奇怪:“NBA球员在中国通常是打打短工,你在中国能长久吗?”也有不少美国媒体说中国篮协疯了,“他们认为中国人不应该要马布里:马布里文身,马布里是个坏小子,像他那样一个烂人,会毁了CBA的篮球环境。”
然而,马布里在CBA却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空间和幸福。在3月18日战胜山西、带领北京男篮挺进CBA总决赛的那一刻,马布里开心得像个孩子。他跟相熟的记者开着玩笑:“别看我是一个黑人,皮肤挺黑,可是我也有一颗中国心!我爱这里,爱这里的一切……”
北京队拿下总冠军,马布里一个人跪在地上,幸福地举起双手,那份幸福不言而喻:“四年了,从美国来到中国,我终于有机会拿到了冠军,这种经历非常难忘。从进入这里不同的文化开始,我变成了新的马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