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与青春有关的记忆

作者:佚名 来源:读者校园版

  回望历史,校服的样式也在随着时间的变迁发生着变化,不同历史时期的校服总能代表这个时期的鲜明特色,尤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从20世纪50年代的白上衣加蓝裤子,到六七十年代的全民绿军装,再到80年代的海军服、90年代的面口袋,和现在流行的新世纪西式校服以及各种各样张扬个性的“手绘校服”,可以说,校服的发展走过了一条繁冗而且迷途重重的道路。

  我们就带大家随着放映机,看看这60年来校服的变化。

  20世纪50年代:随意搭配不求统一

  20世纪50年代,中国没有特定的校服,人们的审美取向都比较宁静和中庸,于是白色的上衣、深色的下装便成为主流。那个时期,国家百废待兴,有着比制定统一校服更为重要的事情要做,所以校服也就没有固定的款式。在那个白衣黑裤的年代,所谓的校服也不能免俗。当然,白上衣和蓝裤子、白上衣和蓝裙子已经成为了经典。乃至到了今天,这样的色彩搭配也不落伍。

  一直到1958年,社会风气都比较宽松了,大家的穿着和饰品才都比较大胆了。花色的呢子大衣、带花边的裙子都会出现在马路上。在《祖国的花朵》《哥哥和妹妹》里出现了穿花裙子、戴漂亮头饰的学生形象。在接下来的20余年中,这样的服饰成了“违禁品”。

  六七十年代:不爱红装爱武装

  六七十年代,恰逢青春年少、风华正茂的同学们“偏爱”并“被选择”了军装。

  但要说军装代替了“校服”,却有些牵强,因为那个时候几乎没有学校在正常上课,所以根本谈不上“校服”。在当时的社会风气下,军装是几乎所有年轻人的选择。在反映这个时期青年人生活的电影里,男生清一色地穿上了军装:《阳光灿烂的日子》里的夏雨,《孔雀》里上高中的弟弟和工作的姐姐。至于暑假或者放学在家的时候,背心和蓝白条纹的海魂衫则是男生不二的选择。

  20世纪80年代:白衬衫与海军装

  20世纪80年代,真正意义上的校服出现在了国人面前。由于上个10年的审美口味余温未消,所以校服在设计上参考了很多“军事元素”。黄军装太土、迷彩服颜色太杂、一身白的空军装扮不耐脏,于是白衬衫、天蓝色裤子、背带裙这些模仿海军军装的校服应运而生。不过,这个时候的校服也还是杂乱无章的,既没有统一的标准,也没有规范的样式,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审美”偏好。

  在反应这个时期学生生活的影片中,“海军服”款式的校服占据了银幕上的半壁江山。《难忘中学时光》《失踪的女中学生》中都有海军服的身影。影片《小鬼精灵》里出现了大量的小学生,他们穿的校服是最具有代表性的、最标准的海军服。不得不说,穿上海军服还是很英姿飒爽的。与上一个20年的土黄色的军装相比,蓝白色搭配的海军服还是非常养眼的。

  20世纪90年代:面口袋运动服成主流

  20世纪90年代,也就是众多“80后”念书的时候,校服在中华大地上如火如荼地遍地开花。可是这个时代的校服就好像“大跃进”一样,是完成“致富的政治任务”。这个年代的校服,毫无美感和装饰感可言。蓝色或者是绿色的配色、涤纶和腈纶为主的面料、超宽大的剪裁,让正处在豆蔻年华的同学们“蜷缩”在“面口袋”里度过自己的童年和青少年时代。

  因为面口袋太丑,所以在京、江、浙、沪、粤等一些经济发达的地区,开始出现了下一个10年才能在祖国大地上遍地开花的西式校服。经济上的差距,拉开了人们审美趣味上的差异。所以,以深圳特区为故事背景的影片《花季·雨季》中出现了衬衫、西裤、皮鞋和背带裙为主打的校服;在淡化地域性的影片《十三棵泡桐》中,出现了电影中难得一见的主流的“面口袋”式校服。

  21世纪:与时俱进,百花齐放

  进入21世纪以后,面口袋运动服渐渐淡出了国人的视线,取而代之的校服有好几种。一种是比面口袋好那么一点点的运动装,一种则是吸收了西方服饰元素的成衣,还有的则是改良之后的水手服。当然,在这个百花齐放的年代里,每个地区甚至每个学校,都会选择不一样的校服,在沿海地区能看到西装和套裙,在内陆省市则能看到立领的夹克和短短的裙子。

  《十七岁的单车》里出现了男生有领带、女生有百褶裙的校服;《长江7号》里的贵族学校出现了英伦风格的短袖衬衫、西装短裤、格子裙的校服;在《男生贾里新传》和《夏天,有风吹过》这两部影片中,都出现了水手服的“倩影”;在《歌舞青春》中,校服成为影片的一个重要元素:男生是英伦风格的双排扣休闲西装,女生是桃红色针织衫和格子百褶裙。在严肃和稳重的同时又不失活泼和时尚,也许在下一个10年里,这样的校服能出现在生活里,出现在校园里。

  对于“90后”来说,彰显自己的个性和喜好是很重要的,所以,还出现了“手绘校服”这个“校服的私生子”—在校服的白色区域画上各种各样的画。学校给了学生统一的校服,同学们却在上面展示自己的个性。在这里,个人主义抢占了集体主义的地盘—也许在这样一个小小的校服的白色区域上,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服饰的变迁。

上一篇: 校服男女     下一篇: 校服里的“硝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