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

作者:桑格格 来源:读者校园版

  桑格格,女,1979年生于成都,新闻与文学专业“辍学生”,著有《小时候》《黑花黄》。桑格格一直活在童话里,并且写童话。她的心态—至少她笔下的心态—仍停留在“小时候”。

  《小时候》这部半自传体、半虚构的小说以混合着四川方言的口语写成,它选择了一个成都女童的内心世界作为展开方式:从最细枝末节的玩物、游戏、口头禅、流行的人和事,到似曾相识的童年经历,这一切被作者以散点叙事的方式娓娓道来,如同儿童记忆特有的前后颠倒和细碎。于是在一个大的时间框架下,一个时代的集体记忆被化解成无数令人忍俊不禁的小故事。这部小说被定位成为“给成人阅读的小人书”“一本大部头的小人书”,其举重若轻的语调令读者在捧腹之余,目光不经意间穿过20多年的时间和15万字的篇幅。整个阅读的历程不仅伴随着主人公的成长,也让人看到了被时间吞噬的一个消失的时代。一个孩子的鲜活形象和她的童心,映射在这个时代的变迁之中。

  1. 每次人家说“才华横溢”这个词时,我就仿佛听见“哧”一声—一罐汽水被猛然拉开。

  2. 班会主题是:我的理想。分小组讨论,我、张一、雷娅、贺中华、陈丽几个一组。雷娅说她要当导游小姐,贺中华说她要当女出租车司机,张一说他要当老师,我说我要当演员。小组爆发出一阵爽朗的笑声,张一完全不相信自己的耳朵,问,你说你要当什么?我说,演员。

  3. 我摊开一张上次二舅来留下的成都市交通地图,寻找,在“四川电视台”上画了一个圈,又在“峨眉电影制片厂”上画了一个圈。我决定先去峨眉电影制片厂。我有一条黑呢长裙,是我妈单位的同事嫌小了送给我的。虽然每次穿,陈丽都要讽刺说修女又来了,但不可否认,这是我最高档的行头,里面套件白色海马毛线衣,看上去品位还是很高档的。我就这样品位高档地坐4路转13路去了。售票员问,去哪儿?我镇定好情绪一字一句地说,我去峨、眉、电、影、制……售票员不耐烦地说,晓得了!恶狠狠地递给我票和一把零钞。

  4. 我站在峨眉电影制片厂门口,看着每一个进出的人都像电影演员,那个白头发老头提着菜篮子的姿势多么高雅啊。

  5. 我走进一间叫做导演室的房间,这次里面只有一个娘娘,她说:导演全部都去开会了,抱歉。我慢慢走出去,她可能觉得我的黑呢长裙还比较体面,就多说了一句话:导演谢洪最近开一部戏,可能需要很多女娃娃。这是他们家电话、地址。

  6. 我见到谢洪第一面,觉得这是一个青春焕发的老头子。结果杂志上介绍:青年导演谢洪。我对他说:我很好,好得很!你不请我演戏就可惜了!一张脸十分严肃和冷静。他笑眯眯地看着我:好吧!一口高级普通话。他翻出了剧本,说:嗯,你多大?我说,13。他沉吟一下说,你也许可以演丁秀。我翻开剧本仔细看了半个小时,说:这个人物形象严重不平衡,需要更多的烘托,你要给我加点戏。

  7. 剧组要出发的那天早上,我对我妈说:妈妈,请你给我收拾几件衣服,要保暖一点儿的。我妈说:你发啥子梦癫?我说:我要去当演员了。

  8. 真的要走了,我妈又不放心了,最后她找出一个塑料哨子拿绳子拴了挂在我脖子上,语重心长地说:要是有人欺负你就使劲吹哈!

  9. 剧组在四姑娘山里头拍戏,我生怕自己吃亏,人家要一个盒饭,我要两个。两个月以后我出来胖了十几斤,我妈一向是以胖为美的,看见我都连连摇头。

  10. 后来,我又拍了几部片子,经常遭导演骂得瓜兮兮的,我和一个叫做谢娜的小姑娘在楼梯口抱头痛哭。她比我成熟,擦干眼泪对我说,记住,某某某司机说过:只有小角色,没有小演员。

  11. 总的说来,我在四川影视圈最大的收获就是代言了好几个猪饲料广告,以至于现在我都对猪饲料品牌如数家珍,这都是业务啊!有一个牌子叫“杠上花”。

  12. 拍广告挣了100元钱,我跑到厕所把这张票儿展开摸了又摸,心跳得厉害。我拿着这100元,从四川电视台出来,心想,好大一张钱哟,恐怕我去坐公共汽车人家都找不开!就从金河宾馆那边一直走回了双桥子,其中一共有九个站。

  13. 上世纪90年代中期,我作为一个中学生,就拥有一个BB机,还是中文显示的,不能不说是一个值得追忆的青春事件。

  14. 我拥有这砣显要而高科技的机器之后,总的说来还是很低调的,虽然我其实恨不得将它挂在脑门上。每天,我书包里装着一个BB机,它那可爱的机身在帆布后面形成一个小小的凸起,我抚摸着这个凸起,觉得手里握着一个世界上最大的秘密,心里的激动迫使我思考一个很严肃的问题:怎么才能让所有人知道我有BB机呢?

  15. 这是一个晴朗的早上,蓝蓝的天上飘着几朵白云,我们每周一次的例行朝会如期举行。将近1000名学生and老师站在宽阔的草场上。嗯,人气是够了;看看大家屏住呼吸,听老校长了无生趣的公鸭嗓,如果发生什么意外事件,无论好坏,对大家的倦怠都是一种拯救,这是一个合适的timing;再加上这是一个晴朗的早上,蓝蓝的天上飘着几朵白云,为什么不?

  16. 我冷静沉着地先将BB机的音量调至最大,旋即按下了“铃声选择”键。……BB—!!!BB—!!!BB—!!!BB—!!!

  17. 这奇异的显然来自某种未知科技的声响,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一个国营大型厂矿的子弟中学的操场上响起。大家的目光“刷刷刷”扫了过来,这是我意料之中的,我潇洒而又有风度地对大家频频招手,点头微笑。

  18. 还有我们的班主任,她惊奇地走过来,对我说:桑格格,你啥子在响?我不慌不忙地掏出BB机,那精美又神秘的现代化仪器,对多年来在贫寒的子弟中学任教的班主任普及着新潮科技:老师,这是BB机!老师瞪着眼睛,玻璃眼镜片后面有一双不可思议的一种暂缓理解的茫然:BB……机?是做啥子的?语气还是平时那样严厉,但是已经有了一丝不能全面掌握局势的不自信。

  19. 我耐心地把屏幕上的汉字翻出来给班主任老师看:你看嘛,我现在有急事,人家电视台的找我,我必须去收发室回个电话!其实那已经是一个星期之前的信息了。她捧过BB机,沾着红墨水和白粉笔灰的手,与黑色的机身形成了一个让我终生难忘的反差。现在,觉得孤独寂寞的时候,想起这个场景,眼眶总是要湿润。

  20. 我们亲爱的班主任老师左右看了看,恢复了常态……把BB机还给我,说:……你去收发室回电话吧,但下不为例,以后BB机也不要带来学校了!这时,我从奢侈品拥有者的主动地位苏醒过来,回到了一个学生应有的谦逊姿态:点头哈腰地对老师点点头,谢谢老师!

  21. 我,一个身穿蓝色条纹运动装的14岁女生,以矫健的身姿,从操场的人群中跑过—我像一只快活的小鹿,期间再次故意摁响了BB机很多次,故意选择了一个需要绕场一周才能到达收发室的路线,我跑啊跑,B啊B,风和同学们的目光在我身后洒落……无疑,这是一个值得追忆的青春事件。

  22. 以后,我经常以这样矫健的身姿奔跑在操场去往收发室的路上,全校同学都知道那是初二(3)班桑格格的BB机又响了。有人羡慕、有人嫉妒、有人咒骂、有人不屑,而我,只坚持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23. 再以后,不长的时间,一年左右吧,BB机也比较普遍了,初三一个男生也有了,继而高中好几个学生也有了。我这下奔跑起来不是那么带劲了,经常在上午第二节数学课上,望着窗外的桉树感到一阵阵淡淡的伤感:时代进步真快,而我们的青春真短。

上一篇: 一路走过,就长大了     下一篇: 中国父母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