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邀名师刘艳军,语文高级教师,惠州市首席教师,华南师范大学师范生兼职教授,发表文学作品和教学论文约20万字。
作文题
生活中,人们常用认可度判别事物,区分高下。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认可度”的认识和思考。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 字。(2024年上海卷)
一根骨头,狗对其垂涎欲滴,而羊却嗤之以鼻;破洞牛仔裤,二十年前羞于见人,而今却成时髦爆款;孙悟空,大闹天宫时是被憎恨的泼猴,西天取经之后却被封为“斗战胜佛”;一个定窑刻花浅碗,在北宋当时不过日常器具而已,而今却是价值连城的文物;一座扬州城,起初可能平庸无奇,历经阐释和传扬而成唐代诗人挥之不去的扬州情结……
生活中,人们常用认可度判别事物,区分高下。受林林总总的各种因素影响,“认可度”的涵义也是十分丰富而深邃的,其错综复杂的程度,可能超出了我们的想象。
评价主体影响认可度。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好恶,对事物的认可度自然也就不同。正所谓:众生不同,各有所爱;你爱萝卜,我爱白菜。不同的人,认知水平不同,对事物的认可度也就会不同。清代画家华岩的《蜂虎图》,起先被众人嫌弃嘲笑,后来被行家慧眼识珠,遂脱颖而出成名画。即便是同一评价主体,其情绪心境也会对认可度产生直接影响。有首歌唱出了两人情感的变化:“从前你穿越风雨,都会仓促见一面;后来连伞的边缘,你都懒得分一点。”主体跟对象之间的利害亲疏关系同样会影响到认可度,邹忌美于徐公、情人眼里出西施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时代发展影响认可度。原始时期,先民叩拜神灵;而如今,人们用科学认识世界。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人工智能的应用,原本处于深闺人未识的事物,可能一夜爆红,广受追捧。西方思想史上,牛顿、爱因斯坦等科学巨匠时期,科学成为毋庸置疑的中心;而现代西方人文主义从浪漫、非理性等角度出发,开始反思科学主义,批判对科学主义的顶礼膜拜。在生产力低下的年代,荒野代表着荒芜贫瘠和饥寒交迫。而如今,荒野不但具有景观的价值,更具哲学的意义,恰如斯特格纳所说:“荒野能给予我们安慰,让我们知道自己仍保有作为人的心智,这属于希望的地理学。”
事物自身影响认可度。一瓶新酒,辛辣烧灼,自然不太讨人喜欢;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成为醇香绵柔的老酒后,其价值就大大提高了。西晋时期的周处,少时横行乡里,与南山猛虎、长桥下蛟并称“三害”;后弃恶从善,战死沙场,留名青史。就读于华中科技大学时的冯骥,几人能识?而《黑神话:悟空》风靡全球之后,冯骥几乎家喻户晓。
影响认可度的,其实远不止这些因素。那么,在山重水复之中,如何实现柳暗花明呢?我想,以人为本,为了人的价值实现和幸福生活,这就是“认可度”宗旨和皈依。
[名师感言]
生活中,“认可度”的现象处处都是,但正因为可写的东西太多,所以很容易写成大杂烩。这篇文章,选取了影响“认可度”的各种因素这个角度,从评价主体、时代发展、事物自身等三个方面,讨论了“认可度”所受影响的复杂性。
有关“认可度”的素材,本期《青年文摘》非常多。《唐代诗人的扬州情结》,探讨了扬州城获得诗人极高认可度的原因。《一只怪老虎》,讲述了《蜂虎图》从被嘲笑到成为名画而被盛赞的故事。跟贫困时代人们对荒野的认知迥然不同,《荒野》阐释了荒野的景观价值和哲学意义,这也是人们越来越认可荒野的缘由吧。
《〈黑神话:悟空〉创始人冯骥:踏上取经路,比抵达灵山重要》讲述了冯骥的成长故事,启示我们,要赢得更高的社会认可度,必须锐意创新,提升自己,创造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