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决心学艺术

作者:朱奕菲 来源:《读者校园版》

  1

  从小喜欢涂涂画画的我,视艺术为一个未来可能会学的专业。位于美国明尼苏达州的卡尔顿学院艺术系开设的观察绘画课,自然而然地成了我的选择。

  这个课程如同它的名字,注重“所画即所见”,追求绘画的准确性,我的老师更是额外强调了要注重构图的美感。上完这门课后,我对于基本的炭笔、铅笔、钢笔,素描、粉彩、水粉都有了初步的认识,对中西方艺术教育的异同,也有了一些更务实的思考。

  在我眼里,这门课最有意思的一部分就是每次的课堂互评——大家展示自己的作品,教授和学生会一起讨论、点评,再由作者本人回应、提问或者辩护。每当这时,我都盼着教授和同学们给我夸奖,大多数时候我这小小的虚荣心都能被满足。都说美国人的“天赋技能”是赞扬别人,我对这个说法深以为然。“我一定会把你这幅画偷回家的。”“你能给我签个名吗?”……坚持在潮水一般涌来的赞美声中保持清醒,并从中提取有效信息促使自己进步,一直是我谨记于心的。2

  在观察绘画课上,我慢慢养成了一个特别的习惯:当班上26位同学的画钉在长廊上的时候,我喜欢退得远远的,眯着眼睛看每一幅画。我发现即使全班同学画同一棵灯笼椒,不管是构图、色彩还是笔触,都有着很大的不同。比如一次画透视关系的建筑内部作业,在我尝试尽可能精细地描摹形状、表现阴影以确保作品能高度仿真时,很多美国同学的作品却和我理解的“素描”完全不一样,有一位甚至使用了鋼笔线描的方式,没有添加任何阴影,而是把目光所及之处填满了繁复的花纹——即使那是一面纯白的墙。

  我对此感到疑惑,作者却笑着说:“我觉得这样最能表达我所见到的,我就喜欢这样的风格。”

  上完一学期的课,我发现每位同学都明显发展出了个人风格。这很大程度上是源于老师的鼓励,他让我们知道:坚持自我很重要,跟所有人都不同并不要紧,哪怕其他人都用了流畅的线条而我坚持用硬朗的线条也没关系,这种“无畏感”会赋予艺术无限的可能。3

  来美国留学之前,我有10年的国画经验。我的国画老师一度是我最喜爱和崇敬的人,他随和可亲,也常常鼓励学生,但我品出了他的“鼓励”和美国教授之间的细微不同。我的国画老师更多的是奖励式的鼓励:当我精准地掌握了技法时,我会得到表扬;美国老师则是打开一扇门式的鼓励:他准确地指出我的优势,鼓励我扬长避短,放大自己的优势。

  在国画教育中,我和我的老师建立了一种传统意义上的师徒关系:我尊重、听从老师,模仿老师的技巧。而我和美国教授更像是平等的朋友关系,他只是在跟我分享自己的经验,他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欢迎你质疑我,我也只是给你提供意见,你不一定要采纳,我支持你坚持自己的风格。”4

  我并不想评判这两种教育方式孰优孰劣,只是庆幸在美国留学使我跳出了原来的教育圈,开始敢于开拓、敢于尝试更多的可能性。

  诚然,技巧是不可或缺的,是艺术的基石,但技巧是可以锻炼和训练的,而风格则很难。风格就好像“小荷才露”的那个“尖尖角”,在它刚刚冒出头的时候,特别需要敏锐的双眼来发觉,需要温暖的话语来鼓励,需要客观的评价来引导……对刚刚踏入艺术领域的我们来说,学会技巧是基础,但不能被技巧所限制,技巧应该是风格的辅助。有句话说得好:“因为世界上别人都有人做了,你只能做你自己。”

  美国老师对我的启发和引导,使我坚定了学艺术的决心,在这个春季学期,我选择了难度更高的油画课程。每当我坐在高脚凳上画累了的时候,我总会停下来想一想,今天的课除了画画技巧以外,我还学到别的什么了吗?

上一篇:魔鬼演讲课     下一篇: 别慌,歌德的青春也迷茫